現在是自創品牌的最佳時機!?
近年來,隨著數位行銷崛起、電商普及、社群媒體影響力增強,自創品牌的門檻比以往更低,許多臺灣新創品牌透過明確的品牌定位與數位策略,在市場上快速崛起,甚至成功走向國際。
然而,創立品牌並非只是設計一個美美的商標 Logo、申請一個電商網站商家帳號、或是開啟社群媒體帳號,就能自動獲得消費者的關注與支持。真正成功的品牌,來自於精準的市場分析、獨特的品牌定位、有效的行銷策略,以及長期的品牌價值的經營計畫。
本篇文章將帶你一步步解析如何從零開始打造自創品牌,並透過臺灣在地的成功品牌案例,幫助你理解每個步驟該如何執行,讓你的品牌不只是曇花一現,而是能夠朝向永續發展、累積忠實用戶。
一、市場分析與品牌研究:掌握市場需求,避免盲目創業
市場分析是品牌成功的基石,缺乏完善的市場研究,品牌可能會錯估趨勢,甚至選錯市場,導致創業資金迅速消耗殆盡。根據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的統計,新創公司在成立第一年的存活率約為 89.55%,但隨著時間推移,存活率逐年下降,五年後僅剩 57.43%。
這顯示出企業初期的競爭壓力與市場變化帶來的挑戰。因此,在品牌創立之前,深入研究市場趨勢、產業競爭環境與消費者需求,不僅能降低風險,更能顯著提高企業的長期存活機率。
- 產業趨勢與消費者行為分析
選擇「成長中的市場」是成功的關鍵,因為當市場需求擴張時,品牌較容易獲得機會與資源,雷軍說,站在風口上,豬都會飛,紅豬的故事就是這個意思(誤)。
- 多方搜尋並閱讀產業趨勢資料,如經濟部等部會的統計資料,臺灣各大智庫的相關報導,從多方資料的變化中觀察市場趨勢變化與成長潛力。
- 可以利用 Google Trends 來分析消費者行為變化,找出短中長期不同的使用者搜尋趨勢,有可能商機就藏在裡頭,例如「環保消費崛起」、「個人品牌興起」、「訂閱制服務興盛」等。
- 發現消費者行為變化時,就可以直接進行質化與量化的消費者調查,以獲得第一手的消費者真實需求。
🔹案例:綠藤生機(Greenvines)如何掌握市場趨勢?

圖片來源/綠藤生機
臺灣保養品市場長期由大品牌壟斷,但綠藤生機發現消費者對於「純天然、無矽靈、無香精」的產品需求增加,於是選擇走「極簡保養」路線,強調「無添加」與「環保」,成功在創業初期吸引對成分講究的消費者,成為臺灣天然保養品的代表品牌。
競爭者分析:找到市場空白點,避免與大品牌正面競爭
成功的品牌不應該「跟著市場領導品牌走」,而是應該找出競爭者尚未滿足的市場需求,透過「差異化策略」切入市場,俗話說: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也是這個意思。一般常用的產業分析與競品分析工具有:
- 找風口,可以使用總體環境分析(Macro Environment Analysis),用以了解全球市場趨勢,分析產業競爭態勢,藉以找到品牌的機會點,較常使用的模型有:PEST 分析(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科技)後續則有延伸為 PESTEL 分析(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科技、環境、法律)。針對發展中國家增加人口(Demographic)分析指標;VUCA 分析則多用於新創產業,指的是易變性(Volatility)、不確定性(Uncertainty)、複雜性(Complexity)、模糊性(Ambiguity)。
- PEST 分析(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科技)後續則有延伸為 PESTEL 分析(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科技、環境、法律)。針對發展中國家增加人口(Demographic)分析指標;
- VUCA 分析則多用於新創產業,指的是易變性(Volatility)、不確定性(Uncertainty)、複雜性(Complexity)、模糊性(Ambiguity)。

圖片來源/人物誌
- 產業分析可以先使用麥可波特(Michael Porter)於 1979 年提出的五力分析來觀察產業現況,五力分析(Five Forces Analysis),主要內容為現有競爭者(Industry Rivalry)、潛在進入者(Threat of New Entrants)、供應商議價力(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)、顧客議價力(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s)、替代品威脅(Threat of Substitutes)。
- 當現有競爭者跟潛在進入者都在五力分析中出現後,便可開始為品牌找新路,這時候我建議使用品牌十字定位圖來分析市場空缺,確保品牌具備獨特價值,而非單純複製競爭對手模式。
- 最後,再用 SWOT 分析(優勢、劣勢、機會、威脅),找出自己的優勢與主要競爭者的弱點,以及未來的市場的機會與威脅。
🔹案例:petit doux.微兜如何避開市場競爭?

圖片來源/petit doux.微兜
臺灣咖啡與甜點市場競爭激烈,但 petit doux.微兜選擇將「美食」與「網美打卡」結合,透過「高顏值甜點」與「特色裝潢」吸引消費者,讓品牌從眾多咖啡廳中脫穎而出,成為年輕人喜愛的品牌之一。
二、品牌定位與差異化:讓市場快速記住你的品牌
品牌定位的目標,就是讓消費者能夠清楚地理解 「你的品牌與其他品牌的不同之處」,並讓品牌佔據消費者心智中的獨特位置。而自創品牌最重要的三大關鍵是:
自創品牌成功定位的三大關鍵
- 品牌核心價值(Core Value):你的品牌代表什麼?在目標市場的腦海你佔據什麼標籤?
- 品牌獨特賣點(USP, 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):你的品牌如何與競爭者區隔?你提供消費者什麼樣的利益,能幫助他解決什麼樣的痛點並達成怎樣的任務?
- 品牌故事(Brand Story):品牌創立的脈絡與曲折,能如何與消費者產生情緒共感與同理需求?甚至是可以被分享出去的情緒價值。
🔹案例:京盛宇如何透過品牌定位成功逆襲?

圖片來源/京盛宇
臺灣茶飲市場主要由手搖飲料與傳統茶葉店組成,而京盛宇則主打「頂級現泡茶體驗」,透過專業沖泡、精緻包裝、國際茶藝比賽加持,成功將「臺灣茶」帶入精品市場,並在國際市場獲得高度認可。尤其是自創品牌,更需要讓消費者能「快速且精準地理解品牌的獨特性」,這樣才能吸引第一批種子客群,達成損益平衡,並且避免捲入價格戰。
三、品牌形象塑造的一致性:打造裡應外合的品牌識別
品牌形象不只是 Logo,而是品牌與消費者溝通的方式,簡單來說,就是五感的塑造,從眼睛所見到耳朵所聽,鼻子所聞、口舌所嘗到皮膚所觸碰到的一切,其實都是品牌形狀塑造的一環。基礎上可以分為幾個面向:

圖片來源/人物誌
視覺──CIS 設計(企業識別系統):包含 Logo、品牌色彩、字體、品牌標語等,塑造品牌專屬識別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色彩學的基礎掌握。
觸覺──包裝設計或店頭陳列:應確保與視覺元素一致,進一步透過消費者的觸摸提升購買慾望,同步也能增進品牌專業度與質感。
聽覺、嗅覺、味覺──客戶旅程的整體設計,從購買流程、試用環節到客服體驗的各個情境體驗都需要經過精心設計,才能創造屬於消費者的難忘時刻。相關細節可以參考 360 品牌定位系統內的十大體驗設計內容:
- 認知(Awareness)
- 探索(Consideration)
- 試用(Trial)
- 購買(Purchase)
- 使用(Usage)
- 保持(Retention)
- 升級(Upgrade)
- 替換(Replacement)
- 評價(Review)
- 回饋(Advocacy)
🔹案例:REHOW 如何透過品牌識別及五感體驗建立影響力?

圖片來源/REHOW
臺灣二手時尚品牌 REHOW 透過簡約的品牌識別設計,結合「永續時尚」理念,不僅讓消費者購買二手衣物,更讓他們成為「環保時尚運動」的一部分。REHOW 的品牌策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品牌識別設計:
- 簡約風格:REHOW 的品牌識別設計走簡約風格,給人清新、自然的感覺,強調簡單、乾淨的設計元素,讓品牌形象深入人心。
- 視覺一致性:從店面裝潢到產品包裝,REHOW 保持視覺上的一致性,增加品牌辨識度,強化品牌形象。
五感體驗:
- 視覺:REHOW 在店面設計和商品展示上注重視覺效果,使用環保材質和簡約設計,讓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感受到品牌的環保理念。
- 聽覺:在店內播放柔和的背景音樂,營造出舒適放鬆的購物環境,使消費者感受到愉快的購物體驗。
- 嗅覺:在店內使用淡雅的天然香氛,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,同時也傳達出品牌對自然與環保的重視。
- 觸覺:提供質感良好的環保材質商品,讓消費者在觸摸商品時感受到品牌的用心與品質。
- 味覺:在特定活動或節日期間,提供健康的有機茶飲或小點心,讓消費者在購物時能品嚐到品牌的環保理念。
四、品牌維護與持續發展:如何讓品牌永續經營?
在確認自創品牌所要經營的市場,也找到了讓品牌差異化的獨特賣點、面向企業外,品牌會開始使用一連串的行銷方式與目標市場溝通,但對企業內部而言,同樣也有重要的事務要處理:
- 品牌內化:確保公司團隊精準且深入地理解品牌核心價值,這時候的公司多半還在小而美的新創團隊,約三到五人的陣容範圍,在這個人數的階段,企業的內部溝通就要開始妥善,從合夥人到核心幹部,所有人都應該對品牌有一致性的認知,且保持同樣的信念;以避免後續品牌急速放大後,很容易因為企業新進員工對品牌的認知不一,而造成執行方向相悖或領導階層衝突等問題。

圖片來源/Freepik
- 品牌資源管理:企業在確認所要經營的市場後,就要開始盤點自己的資源,以利合理分配後續品牌行銷、產品開發與營運資金。當然,也需要預先設定損益點,設定一個時間點內若企業仍未能獲利,就應該斷然出場的Check Point。
- 品牌升級與擴展市場:除了整合行銷的相關事務外,企業也應該持續透過最新市場數據的分析,彈性調整品牌策略,以確保長期競爭力。
FAQ:自創品牌其他常見問題

圖片來源/Unsplash
Q1:自創品牌的第一步是什麼?
A:第一步是市場分析與品牌定位,確保品牌商品具備市場需求性與差異化的競爭優勢。
Q2:籌備自創品牌需要多少資金?
A:視產業而定,尤其現在設立一般公司並沒有資本額的門檻限制,因此,有許多電商品牌可以用十萬元就能起家立戶,而實體通路的品牌則因為店面或通路需求,就可能需要超過百萬的起始資金。
Q3:小資族可以自創品牌嗎?如何低成本創業?
A:許多企業主在自行創業前也都是上班族、小資族的一員,所以小資族當然可以創業,也可以自創品牌,現在的網路創業其實免費工具很多,只要願意做點功課,多半都有很多免費,甚至低成本的工具可以使用。
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在創業前的過渡期間,我非常建議大家可以嘗試斜槓雙軌,也就是在工作閒暇之餘,在不違背與雇主的合作關係下,可以先嘗試接案或小量販售,這也是一種是調查市場的方式,有時候真的是斜槓到一個程度,自然而然就成立公司,自創品牌了。
Q4:個人品牌與自創品牌的差異是什麼?
A:其實只是認定的問題.兩者都算是自創品牌,只是有些人自創品牌不會跟個人連結太深,也有可能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自創品牌,也就不算某個特定人的個人品牌;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其實在創業初期,就算我們自創品牌時沒有大咧咧的把自己的大名放上去,但其實客戶也是抱持著對我們的信任才願意把生意給我們的,所以自創品牌無論有多少個人色彩,個人在商場上的信譽都是非常重要的唷。
Q5:資金來源可以從哪找?
A:通常會先盤點自己與原始股東手上的資金情況,建議可以搭配政府的相關新創補助,能夠緩解初期的資金壓力,並持續與各方銀行建立關係,以我個人經驗,我通常會將薪轉戶放在公股銀行,比較能夠建立客情,甚至是增加貸款的成數,但同樣也要考慮銀行端網路銀行等服務的便利度,以避免一時選了願意貸款的銀行,但每天都被銀行的網站氣瘋,反而得不償失。
Q6:如何讓品牌從零開始獲得知名度?
A:內容是最重要的,透過放大品牌的差異化,創造出不同形式的多元內容,初期應該透過目標市場所在的社群經營,配合早期使用者,也就是種子客群(KOC)的使用分享來推廣出去,持續累積可以被搜尋的正面內容,才能真正的將品牌一步步地推廣出去,有別於一開始撒大錢砸廣告的做法,一步一腳印奠基優質內容,才是品牌的長久之道。
成功的自創品牌來自嚴謹的步步為營
打造自創品牌往往是創業家進入市場的第一步,但能否長久發展的關鍵點其實不容小覷。若能在事前透過市場分析與品牌研究、讓品牌定位差異化、塑造一致性的品牌形象,以及持續用整合行銷為消費者加值,便能有效增進創業成功率。
品牌經營是一場長期抗戰,不是短短幾天的行銷活動,唯有建立差異品牌定位,累積獨特價值,並持續優化,才能真正佔據市場位置,成為消費者心中的「首選品牌」,要記得是成為唯一,而不只是成為選項之一。
【凱爺開課啦】品牌行銷入門課
不論你是行銷新手還是品牌經營者,這堂課都能幫助你從基礎到實戰全面提升!快來加入我們,用全新思維打造專屬你的品牌價值!
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有福了,凱爺特別提供課程折價券代碼給大家,只要輸入:「kai500」就能折價 500 元喔,若有任何疑問再跟我們說,歡迎大家一起加入品牌行銷大家庭!
立即報名,搶占先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