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,就是成就感、意義感和樂趣。」雜學校創辦人蘇仰志斬釘截鐵地說道。他的這番話,並非僅僅是哲學性的思辨,而是他從六次創業失敗中淬煉出的生命智慧。正因為如此,他深刻體會到,這三個元素就像船的船身,越穩固越能抵禦生活中的風暴。在教育現場,蘇仰志目睹太多學生因追求外在期待而放棄自己的天賦,「船身」不穩固的結果,就是失去自主的方向,這讓他決心以實際行動改變現狀,創造一個充滿可能性的教育空間。
「雜學校」到底是什麼?這可能是許多人第一時間的疑問。它沒有圍牆、沒有課桌椅,甚至沒有教職員,光是名字就讓人摸不著頭緒。雜學校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學校,而是一個開放式的教育平臺,讓學習不再侷限於課本與教室,而是能夠與真實世界產生連結。這裡沒有標準答案,沒有固定課程,每個人都能依照自己的興趣與天賦,自主探索,找到適合的學習方式。

「我發現太多具有藝術天分的孩子,被教育扼殺了。」蘇仰志惋惜地說。熱愛藝術的他,看見許多孩子因為體制化的教育而失去原本的熱情,這份感悟讓他下定決心投身教育,並於 2015 年首次舉辦「不太乖教育節」,希望顛覆傳統框架,創造一個真正為學習者而生的空間。隨著這個理念逐漸成形,2016 年,他將這個計畫正式命名為「雜學校」。
蘇仰志希望,透過這個平臺,讓更多孩子能夠在自由探索的過程中,重新找回學習的樂趣與熱情,讓教育真正回歸到「人」本身。
錯誤的「黑色皮膚」 心中埋下教育革命的種子
「每天早上給自己 15 秒的時間,想想三個感恩的事情,只要 15 秒就好。」蘇仰志一開口就像醫生般地開了處方箋,簡單的 15 秒,其實就是練習專注與覺察,從小小的改變開始,循序漸進地去建構穩固的「船身」,人生的格局就會變得不同。
為了讓更多人能夠理解這些概念,蘇仰志在雜學校設計了「人生設計課」,結合他在雜學校多年的教育理念,幫助學生在早期階段探索自己的天賦與興趣,進而找到人生的方向。
「我小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畫畫。」蘇仰志回憶道,他的藝術啟蒙來自孩提時期的繪畫課,還因此拿了獎項,這讓年幼的蘇仰志初嘗成就感的滋味。但那段經歷並非一帆風順,他分享,有一次將畫中人物塗成黑色,老師竟因此打了他,說皮膚就要塗上皮膚色。這個事件點燃了蘇仰志對教育反思的火苗。「為什麼藝術要有框架?興趣本應該自由發揮,而非受到束縛。」
畫畫中獲得的成就感,成為蘇仰志踏入藝術領域的動力,母親給予的尊重與支持,讓他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發展興趣,也奠定了蘇仰志自由奔放的教育風格。
被母親的電話接住 撐過低谷才能看見風景

蘇仰志為何能在藝術領域普遍不被社會看好的狀況堅持下去?他直言,在面對人生選擇時,始終秉持一個原則:會不會後悔?他認為,每個決定的背後,都應該思考未來是否會為此感到遺憾。這種思維模式,讓他敢於冒險、嘗試不同的可能性,也成為他創業與教育實踐的重要指引。
但蘇仰志的創業路途並不順遂,甚至自嘲自己是「失敗的專家」,第一次創業就失敗。那時在上海開公司,短短幾年間公司規模不斷擴大,蘇仰志的心態也囂張起來,沒想到,一個失敗的大案子讓公司一夕之間面臨財務危機,連員工的薪水都付不出來。
「那時候每天醒來,想到自己只有十塊錢過一天,內心真的很痛苦。」蘇仰志因為負擔不起公司的生計,半夜在辦公室借酒澆愁,當下甚至出現不好的念頭,但一通突如其來的電話,意外拯救了他。「我媽打電話來,問我怎麼還沒睡、在做什麼,就這樣聊起來。」正是如此稀鬆平常的關懷,接住了蘇仰志在崩潰邊緣的情緒。
回想起來,要不是那通電話,蘇仰志在酒精作用下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,清醒後他決定回臺找工作還錢。這時,蘇仰志突然接到很久沒聯絡的同學電話,詢問他要不要一同創業,這讓蘇仰志振作起來,他笑說人生最驚喜的莫過於「意外的美好」,不在預期中的事情往往充滿驚喜,這也讓蘇仰志認清自己只想做「自己喜歡」、「不會後悔」的事情,既然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失敗又如何?只要踏出那一步可能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好事出現。
「很多人都撐不過低谷期,但是活著就能看到從低谷上來的風景。」在這樣的困境中,蘇仰志開始學會如何面對挫折,也逐漸理解,失敗其實是成長的過程。而這些經歷讓蘇仰志更能同理其他人低落和迷茫的情緒,比起一味地鼓勵別人振作,日常的陪伴反而才是繼續走下去的助力。

面對失敗的勇氣,往往在於「理解自己」,但蘇仰志認為這就是最難的部分,也是現階段教育系統最缺乏的,讓人只要一失敗就會陷入自我價值感低落的困境中,找不到人生的「意義」,蘇仰志能無懼失敗,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創業,背後的動力源於他對於藝術和教育的熱愛及使命感,終於在成立「雜學校」後,獲得社會的認可並帶來影響力。
打造穩固的船身 讓自己成為人生的船長
經歷過失敗的蘇仰志,更能體會學生在遇到挫折時的心情。他認為,現有教育框架讓學生難以發揮天賦,而當天賦與熱情被扼殺,生命便失去意義。他堅信「成就感、意義感、樂趣」是人生三大核心,也是「人生設計課」的主旨,因為每個生命都有與生俱來的使命。
「如果缺少使命感、專精度和自主權,人生將變得空洞無趣。」蘇仰志強調,教育不只是知識傳授,更是引導人找到自身價值與方向。使命感賦予生活意義、專精度來自專注投入並獲得回饋,而自主權則讓人掌握選擇權,從中找到人生的樂趣。

蘇仰志用「船」生動地比喻人生:「每個人都是一艘船,船身的穩固決定了我們在風浪中的表現。」基礎能力、價值觀和心態是船的核心結構;成就感代表船身的重量,提供穩定性;意義感是船舵,指引前進的方向;自主權則是掌舵者,決定航向。教育就是幫助每個人打造屬於自己的「船身」,即便面對風浪,也能穩健前行。蘇仰志的角色在於陪伴每個人成為自己人生的船長,畫出獨一無二的航海圖,勇敢探索未知的航道。
教育的未來藍圖 用 AI 與共識打造無框架學校
談到對未來教育的期許,蘇仰志認為改變的主要核心,是社會對於教育觀念的更新,必須要能達成共識。就像蘇仰志教育自己的孩子,他坦言還是會遇到許多的矛盾和衝突,即便給予孩子完全自由的環境,仍會面臨來自孩子母親、祖父母、師長等不同的看法和教育方式,讓社會對教育的共識改變,是蘇仰志的畢生目標。
蘇仰志透露,他的夢想是建立一所沒有框架的體制內學校,讓學生在自由的環境中探索興趣。「教育應該是為每個人量身打造,而不是讓每個人去適應一種模式。」蘇仰志承認這的確很烏托邦,不過 AI 的出現加速了蘇仰志實現夢想的自信心。
「AI 並不是用來取代人,而是用來幫助我們更快速地達成目標。」他認為 AI 的出現為教育帶來了全新的契機,可以讓學生更高效地掌握知識,並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創作之中。他提到,未來的學校可能只需要幾年的基礎教育,學生便能依靠 AI 自主學習,更著重於發展個人的潛能。

有很多人認為人生就是一場無法重來的遊戲,但在蘇仰志心中,他認為即使某個關卡失敗了,也能重新開始,並從中學習。人生的每一段挫折都可能是一種積累,而每一次成功的背後都需要對自己價值的深刻認同。從藝術啟蒙到創業失敗,再到教育革新,蘇仰志的生活始終圍繞在成就感、意義感與樂趣這三個核心。
他的成就感來自於改變他人,無論是透過雜學校的教育理念,還是人生設計課的實踐,希望能幫助更多人找到方向,讓這份影響力推動社會前進;意義感則源於對世界的貢獻,他相信即使是微小的行動也能帶來改變,而挫折更是學習與成長的契機,讓生命更具價值;樂趣則來自於不斷探索與嘗試,他將人生視為一場冒險,鼓勵人們勇敢迎接挑戰,發掘新的可能性。
「只要建構屬於自己的船身,就能穩穩地面對人生的浪濤。」蘇仰志用他的行動與理念,為現代教育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。他希望每個人都能在探索人生的過程中,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,乘風破浪,追尋夢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