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臺 41 年的閱歷,何慶輝看遍社會變遷後的餐飲改變,身為第一代來臺的廣東菜師傅,歲月寫下他盡覽人生百態的紀錄,「我和團隊努力量身打造,只為達官貴人的一餐。」

何慶輝,現任臺北維多麗亞酒店中餐總主廚,在其領軍的「雙囍」中餐廳 16 年來,研發精緻道地、廣度與深度兼具的廣東料理,「粵菜廚皇」美名是美食餐飲媒體給其的尊榮封號,從早期在香港半島酒店直營的「爐峰酒樓」、到臺北頂級奢華餐廳「富瑤」,再到今日的「雙囍」,他一路走來始終如一。

成績和成就是何慶輝值得說書的勳章,然而,對一個 12 歲入行的童工來說,過往背景的苦,正是換得這些光彩的代價。「我不愛念書,索性就去餐廳打工,那時候在早茶餐廳負責做港點,凌晨兩點我就得起床,開始做所有學徒該做的雜事,一直到下午兩點才能收工,其辛苦不難想像,半年後我真的覺得太累,就改到廚房工作。當然還是得做最基本的工作:洗菜、打掃環境、洗碗筷,師傅是不會教的,我只能自己學、又不敢直接看師傅烹飪,只能用餘光偷偷看,利用空檔把剛剛看到的每一道菜的烹飪順序、食材配料記下來,當成苦學筆記。」

2009 年前往雲林蔗糖工廠研習古早味煉糖功法。(圖片提供/何慶輝)
2009 年前往雲林蔗糖工廠研習古早味煉糖功法。(圖片提供/何慶輝)

廚藝學有所成 來臺發展翻開人生新頁

12 歲入行,17 歲晉升為副主廚,一直到 24 歲那年,命運給了何慶輝改變的機會,「我朋友的朋友在臺北準備開高檔餐廳,到香港吃了我的料理後,問我想到臺北發展嗎?」他考量後決定來臺,「那時候香港師傅到臺灣的不多,可以說我是第一代的香港師傅,記得那時候臺北開始流行龍蝦、鮑魚、魚翅這種餐食,想說趁著年輕就出去闖闖,給自己機會。」

於是,何慶輝在 1983 年來到臺北的「富瑤餐廳」展開職場新頁,行政總主廚一職一待就長達 22 年之久,他率領一群香港師傅,將道地的廣東菜餚全帶到臺灣,並把其精髓發揮至最高點。回憶過往,何慶輝說:「富瑤當時除了龍鮑翅外,點心和燒臘也很有名,這些都是最道地的港式料理,是我擅長的;而且當時的餐廳是臺北數一數二的極高檔餐廳,客人非富即貴,高級粵菜帶給臺灣客人的新餐飲視野,讓我很快在臺北粵菜界有了知名度。」

2014 年何慶輝(左)在 VIP 宴會現場示範「龍蝦撈飯」。(圖片提供/何慶輝)
2014 年何慶輝(左)在 VIP 宴會現場示範「龍蝦撈飯」。(圖片提供/何慶輝)

「在餐廳內,接觸到各行業的頂尖人士,他們喜歡我的料理,有些人之後就邀我為他們打理外燴,那時候常常往陽明山跑,在不同別墅中為這些名流準備派對用餐。到了現在,有些商界名人的私人聚會,也還是會找我去打理,他們習慣我的烹飪方式和口味,彼此感到安心和信任。」在何慶輝心中,看過了這些年來的市場變化,看盡人事的起落,以及自己從香港到臺北的過程,「時勢造英雄」是他深深有感的體會,「我也幫政府各級單位做過餐食,也曾到總統府幫前總統馬英九做招待賓客的料理,一晃眼都過好幾年了。」

不遺餘力傳承原味精神 臺灣粵菜的變革三階段

在一波波的時代浪潮中,何慶輝笑看這些曾經發生的歷史,有笑料、也有責任。他說當時很多粵菜料理和配方臺灣並沒有,或是已經使用習慣,必須從香港帶來,有次他隨身帶了小蘇打粉末,過海關時被誤認為是毒品,於是得送化驗,化驗期間八小時,他也被海關扣留,「那個時候得請其他師傅回香港時,順道帶回臺灣,還好那時候很多食物都可以帶入境,只是有些臺灣少見的、被海關質疑的,就需要花一點時間解釋和檢驗。」

盡付笑談於生活中,然而對何慶輝的工作而言,粵菜在臺灣的「口味革命」,他有所為,有所不為,「保留香港原風味、擺盤年輕化」是他觀察後的折衷。他說:「臺灣的粵菜大概可分三階段變革,最早和我一樣剛來的香港師傅,是很傳統的做法和口感;之後各星級酒店的加入,點心樣式變多了,客人的選擇性也多;直到近十年,粵菜常以造型取勝,視覺的初印象和驚艷,有時候會蓋過味覺的本體。」

正因為隨著時代變遷而有所改變,身為第一代來臺的先驅,何慶輝自覺有使命去傳承:「我四十多年前來臺,就一直擔任『開發先河』的工作角色,當看過歷史的改變後,我的功能則是研發標準配方,給年輕人一個參考或依循的標準,經驗告訴我必須留住粵菜的原本口味,那才是粵菜的精神。」

身為第一代來臺的香港師傅,何慶輝自覺有傳承的使命。(圖片提供/何慶輝)
身為第一代來臺的香港師傅,何慶輝自覺有傳承的使命。(圖片提供/何慶輝)

「以前,我必須偷偷學習師傅的手藝,記住料理的步驟,現在我有一本私房菜單,我把這些存在公司電腦內,只要是我的團隊都可以去看,我不怕被拿走,就怕他們不學;我相信每一位師傅的思維、個性不一樣,但我很願意分享我的粵菜紀錄,我怕就此失傳,所以,我可以很清楚的寫下配方、做法,只要打開電腦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。」

何慶輝一生做粵菜,覺得這年頭能把正統的粵菜做好的人越來越少了,「我都 68 歲了,比我還資深的師傅基本上都已經退場,和我同期來臺灣的師傅還在工作的也所剩不多,如果我不做,還有誰可以做呢?」對粵菜的疼惜和感情,他義無反顧,從自己做起。

何慶輝心懸菜色,用自己的方式告訴團隊,「你們要做的比我好!」他每天要備料、準備一百道菜,事情繁瑣但他自豪:「我到目前為止,沒有任何的職業倦怠症,也沒有這樣的想法和對工作的抱怨。做出一個符合客人期待的餐食,就是我最大的滿足感。當我在香港太平山盧峰酒樓,我用第一道菜『糯米雞翅』去滿足客人口感;來到臺灣的第一道菜『龍蝦蒜蓉蒸』,用完全香港的配方烹飪出高貴感;在雙囍我用『活龍蝦撈麵』來讓客人品嚐我特別為臺灣研發的菜色,我不曾忘記,因為我樂在其中,也以粵菜師傅為榮。」

「雙囍」名菜-「活龍蝦撈麵」大受臺灣人歡迎。(圖片提供/何慶輝)
「雙囍」名菜-「活龍蝦撈麵」大受臺灣人歡迎。(圖片提供/何慶輝)

◆ 延伸閱讀:一甲子廚藝練就一本餐飲祕笈 粵菜神廚石志雄的廚房人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