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圍第 59 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的〈永遠的所在〉是為《流麻溝十五號》量身打造的電影主題曲,出自台語金曲歌后曹雅雯之手,她清冽柔美的嗓音緩吟淒哀詞句,伴隨一幀又一幀的寫實畫面,交織出那段被消失關於「她們」的火燒島故事。

台灣首部白色恐怖「女性政治受難者」電影《流麻溝十五號》改編自曹欽榮的《流麻溝十五號: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》一書,故事背景是一九五○年代白色恐怖時期,女性政治受難者到火燒島進行「思想再教育」的真實事件。

看見被埋沒的故事,不是檢討而是正視歷史

圖片來源:湠臺灣電影 粉絲專頁
圖片來源:湠臺灣電影 粉絲專頁

你有過被冤枉、被誤會過嗎?那種就算拼了命解釋,還是無人相信的委屈,只能自我氣憤到無以復加的感覺,讓人無奈又無助。在那個可以隨意羅織入罪的時代,一個莫須有,甚至是鄰里間稍有不睦便心生不滿地胡亂舉報,就能使好好的家庭破碎。

《流麻溝十五號》用溫柔的視角將殘酷的故事娓娓道來,以三位不同年齡與身分的女性為主軸,刻畫當時與威權政府的想法、意見不同的思想犯,「被消失」帶至火燒島服刑,更被抹去名字,取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編號,就如同余佩真飾演的單純高中女學生余杏惠跟母親說的:「雖然不知道為什麼我會在這裡,不過,我最好忘了我自己,連名字都要忘記才有辦法繼續走下去。」

這群被「流麻溝十五號」六字代替的女性,埋沒在歷史洪流之中,而電影揉和她們的故事於在角色間,呈現出女性在大時代下的遭遇。歷史不能被遺忘,更不該成為仇恨的工具,正如促轉會前主委楊翠所講:「這是臺灣的故事,是大家的故事,是島嶼的故事。這不是單一一個人可以對號入座的,而是很多人的集體經驗和集體記憶。在說故事的過程中,我們就是在集體療癒的現場。」〈延伸閱讀:經典驚悚解謎遊戲改編。《返校》影集版:願早一日自由如雨,遍灑這座島嶼〉

今日的「自由」是前人們犧牲換來的

圖片來源:翻攝自〈永遠的所在〉MV
圖片來源:翻攝自〈永遠的所在〉MV

因懷抱「思想」就被停權的人生,著實難以想像,但這卻是曾經歷過白色恐怖的政治受難者們難以抹滅的記憶,而他們的故事在在提醒著我們「民主自由」有多麼可貴,就如《流麻溝十五號》中陳萍的飾演者連俞涵在某次專訪所說的: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,不管你是從哪裡來的,我們現在可以自由的選擇,都要感謝這段時光。」明白自己現在所擁有的皆得來不易。〈延伸閱讀:中華商場風華再現。《天橋上的魔術師》:消失了才會記得曾經擁有,原來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〉

反觀現今,自由就如空氣般存在,不是要經過重重難關才能得到,而使有些人肆無忌憚地以自由之名去欺辱他人,然後再以「言論自由」之類的藉口來為自己開脫。所以,熟知歷史是重要的,我們可以在隨著時間沉澱下來的價值觀點中學習,不再重蹈覆轍,像出品人姚文智在宣傳《流麻溝十五號》時所傳達的:「我們知道過去怎麼走過來,我們才知道未來怎麼走下去。」〈延伸閱讀:「真相不過是選擇。」金馬熱門國片《罪後真相》:劇情翻轉再翻轉,你還相信真相嗎?〉

主圖來源:《流麻溝十五號》宣傳海報

copyright by share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