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喜歡柴犬、柯基、黃金獵犬,還是橘貓、虎斑貓、三花貓?無論你喜歡哪一種毛小孩,或任何一種類型的寵物,像是蜥蜴、守宮和烏龜,很顯然地,寵物的魅力在近年來越來越不容小覷,明明飼養寵物又花錢又花時間,然而飼養動物的人數卻持續增加。早在十幾年前,國際知名趨勢大師大前研一就預測過,貓狗等寵物的數量在未來將會高於小孩。為什麼呢?

這也讓我想起幾年前的趣事。有天我跟我哥聊到,想要養隻小狗,或許會是柴犬吧!沒想到我哥立刻搖頭,表示養寵物很麻煩,要我打消這個念頭。然而我偏偏是個不容易被說服的人,我立刻回應他,這養人不是更麻煩嗎?養小孩不只花更多錢,而且還可能跟你唱反調,養寵物可沒有這個問題。這個對話的人物背景,一個是為人父,另一個則是單身,顯然重點從來不是花錢與否,而是生養兒女、飼養毛小孩背後代表的心理意義。

可想而知,生兒育女的其中一個意義是傳宗接代。然而,對於現代人來說,結婚與生養兒女的經濟壓力相當沉重,不只是臺灣,全世界都一樣,即便生育率下降,育兒花費彷彿軍備競賽,但凡生了就是竭盡全力地投入,只怕輸在任何一點上。

寵物作伴 可以降低人的孤單感

 圖片來源/Unsplash
 圖片來源/Unsplash

養寵物相較之下,則輕鬆多了,沒有與人溝通的困難,也沒有這麼多隨之而來、無限上綱的社會比較,還有關乎為人父母的道德責任及外界眼光。換言之,養寵物無須承擔過高的責任和沒有盡頭的費用。生活中有寵物作伴,可以降低孤單感,找到歸屬感,還能透過照顧及打扮小動物,帶來了身為主人的成就感。尤其,但凡是人都有親和需求(Need for affiliation),也就是尋求被別人喜歡和接納的一種願望,差別就在高低程度不同。如果不能從同類,也就是人的身上獲得,那麼與寵物的互動、相處過程中,也能得到相近的效果。無論是單純陪伴、被寵物需要的存在價值感等,這些無形的心理需求被滿足,都能夠減少一個人陷入憂鬱的風險。

所謂憂鬱症的症狀,包括了快樂不起來、提不起興趣、無價值感、失去活力等。對於生活相對單調、獨居的人,若平時能有寵物的陪伴,光看到毛小孩搖頭晃腦、毛茸茸的可愛身形,就可能增添生活中的趣味,排解形單影隻時的孤單與寂寞。而且出門遛狗時,寵物也可以是社交談資,讓陌生人因著共同喜好、相似經驗而開啟話題,甚至因此搭起友誼橋梁。

好比前陣子就在我家公園旁,我看到了黑色的豆柴,實在太討人喜歡,讓我忍不住一直盯著牠看,並脫口而出:「好可愛!」男性飼主的年齡看來接近 70 歲,神色清朗,連衣著、鞋子都有悉心整理,這位伯伯看著我對他家的毛小孩有著高度關注,便主動跟我說明豆柴與一般柴犬的差別,我聽得津津有味,也觀察到他在介紹自家寶貝時眉飛色舞的愉悅神情。在社群發達的現代,也有各種愛貓愛狗的社群,都是與人建立關係與交流的契機。

就連最近我在上油畫課時,同學們聊起家中的寵物及相關趣聞,我一邊畫,一邊湊耳過去聽,竟然聽到這個時代有人飼養狐蒙!真是讓我嘆為觀止,大開眼界。同學也因為飼養守宮,進而想要閱讀與守宮有關的書籍,像是《守宮在唱歌》,正好本書作者也是我的臉書好友,幽默又有才情,是在萬芳高中教授國文的林佳樺老師。

已有研究指出,與寵物互動時,人體內的皮質醇會降低,催產素會上升,進而達到減壓效果,這正是飼養寵物帶來的益處,也讓更多選擇單身,渴望寵物陪伴的現代人趨之若鶩。

寵物與飼主之間的互動關係

圖片來源/Unsplash
圖片來源/Unsplash

看起來,在經濟負擔得起的前提下,飼養動物是百利而無一害。然而,我們需要留意,寵物也會受到飼主的情緒影響及感染。當你狀態相對平衡的時候,養寵物會是加分,所謂的好上加好;然而當你的狀況極其不好,寵物也會受到主人的情緒影響,間接被拖垮。

我們追求的,其實都是生活的品質。生活的品質,形塑整體生命的品質。那麼生活的品質由何而來呢?就是經由你的感受、你的概念所形成。換言之,如果主人有著絕望的感受與想法,不只會對健康帶來破壞性,也可能使得身體系統停工,還間接影響到長時間相處的寵物狀態及其健康。你會發現被棄置的流浪犬,相較於主人妥善照顧的狗狗,不只皮膚、毛髮的光澤差異極大,連流露出來的眼神是黯淡還是晶亮,都清晰地顯示出牠們的內在感受。

潛在風險與平衡建議:寵物雖好,但不該成為唯一的情感寄託

寵物帶給人的陪伴價值無庸置疑。然而,我們也要了解過度依賴寵物有可能帶來其他風險,就跟數位成癮一樣,讓我們減少與人真實互動的社交機會,甚至反向促成了社交迴避。不只如此,飼養寵物是有責任的。就像我曾經動念養狗,但一想到目前工作相當忙碌,能夠帶牠出門的時間不多、各種飼養與照顧相關要考量的因素,包含金錢與環境,就讓我暫時止步。愛不是一時興起,而是具有責任。

寵物是提升生活品質的夥伴,但仍要建立全面的心理支持系統

  圖片來源/Unsplash
  圖片來源/Unsplash

無論是不是毛小孩,但凡寵物都具有陪伴、減壓、促進同好社交、存在價值感及成就感提升等優點。然而,養寵物前要好好評估自身的條件,不只是經濟上的能力,還有心理狀態是否能夠做好一個主人,讓寵物能得到妥善照顧,建立雙向的正向影響。

如果你的心理狀態正處於壓力太大、有明顯焦慮、憂鬱及失眠問題,除了寵物的陪伴,更重要的是請盡早尋求專業心理師的協助,去釐清造成壓力的因素,學習放鬆與轉念,找出能解決問題的方法,懂得建立全方位的支持系統,而不是只有押注在寵物的陪伴上。

◆延伸閱讀:「人活到最後終究是一個人」《人生清理員》:活著時,有人願意陪伴你,這樣就很幸福了

◆延伸閱讀:走向「超高齡社會」,不要輕忽高齡者退休後的適應與心理健康需求

主圖來源/《馬利與我》劇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