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學時多數人都寫過「我的志願」這道作文題目,只是長大後能如願者又有幾人?對音樂人孔鏘來說,他不但如願以償,更是從 19 歲入行迄今,這 47 年來唯一做的事情。
「我從小就知道要做和音樂有關的行業,這是我的終身職志!」這樣的心願,在於他對音樂旋律的「過耳不忘」天賦:「也許是老天爺賞飯吃,給了我這樣的技能,既然知道自己有這個本事,就努力去掙一片天,用音樂去謀生、用音樂去感動、娛樂大家。」
擁有技術和天分是個人的能力,如何入門並且持續發展,則是一條漫長之路。1978 年 7 月 1 日,孔鏘受聘於中壢一家西餐廳擔任鋼琴師,音樂工作就此開始,只是當時一個月 2000 元的酬勞,對於已經結婚、女兒即將出世的孔鏘來說,經濟仍顯拮据,「我晚上在西餐廳彈琴,白天在鋼琴行整理賣場、擦拭鋼琴上的灰塵,有客人上門就彈奏歌曲提升他們購買的意願。」這樣做了兩年後,對工作滿懷雄心壯志的他來說,卻有些龍困淺灘的味道,心中更篤定:「我的未來在臺北。」
秀場經歷 磨練出敏捷的即時反應

因緣際會下,一名樂手邀請孔鏘一起跳槽到另一家餐廳工作,孔鏘懷抱著希望轉換環境,但新工作一開始並不順遂,「我那時每天得花 50 元買票入場,也只能坐在樂手老師旁邊學習觀摩,偶爾才會客串彈奏一下。為了能每天買票入場,我早上在菜市場賣水果貼補家計,既要討生活又想兼顧理想的兩頭燒,實在很累。」
儘管如此,恆心改變命運,一名樂手離職,空出了位置,已有經驗的孔鏘被轉正,「當我知道月薪有 9000 元時,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那是我從沒想過的天文數字!」當時那家西餐廳的駐唱歌星有費貞綾(張菲的姐姐)、洪一峰(洪榮宏的父親)、王孟麗等紅極一時的大牌。
幫大牌歌手擔任伴奏,孔鏘激動地說:「他們都是電視上才能看到的巨星,現在就在我身邊,我何德何能!」這樣的聲音也讓他反思,「我沒有人脈、沒有演藝關係,憑什麼可以站上舞臺?」因此他非常珍惜每次的表演,並勤練技術,那時正好趕上臺灣餐廳秀盛行的熱潮,全臺數量可觀的演出場所,給了孔鏘更多的磨練的機會。
1981 年,孔鏘終於來到臺北,並開始在「天王」西餐廳演奏,駐唱歌手含括江蕙、葉璦菱、洪榮宏、楊烈等一時之選,之後,孔鏘陸續在臺北市多家西餐廳彈奏,活躍度相當高,一直伴奏到最後一家秀場「太陽城」熄燈,「我見證了臺灣秀場從崛起、興盛、衰退到結束的歷程,這十多年來,我和無數的歌手、主持人合作,奠下穩固的基礎,使得我後來與他們再次合作時,能快速掌握到每個歌手的音域高低。」
幕後的一人樂隊變成幕前觀眾熟悉的螢幕人物

沒了秀場,孔鏘轉向電視綜藝節目再出發,1986 年開播的《連環泡》是他的新舞臺,然而「露聲不露臉」,觀眾依然不知道孔鏘是誰。第一次現身在螢光幕前,是張菲主持的《歡樂一百點》,孔鏘在短劇單元中飾演黃乙玲走唱時的伴奏師,從前秀場磨練出的臨場反應,創造出有趣的效果。
之後,孔鏘慢慢在綜藝節目中露聲也露臉,讓他大放異彩的,則是張菲跳槽到台視主持的《龍兄虎弟》,在主力單元「音樂教室」中,孔鏘配合藝人和主持人的即興彈奏,敏捷的反應與專業技術,搭配討喜的幕前表現,終於走紅。

「當主持人丟哏給你,要能立即回應,這就像別人打你時,你不喊痛、不回手,激盪不出火花,人家覺得你無趣,也不會再給你機會。」即時反應來自長年的訓練和專注力,「我不用看彈奏的鍵盤,因為鍵盤我已瞭若指掌。我的眼睛是看眼前的人、看藝人和製作人的眼神,隨時配合上音樂,那是高度的壓力,但也因壓力而更為精進!」孔鏘最盛時期,手邊同時擁有 11 個綜藝節目的彈奏工作,在「老三台大樂隊」仍存在的時期,孔鏘一手創造出「一人樂隊」的綜藝奇蹟。
「當我在中視一棚錄製藍心湄的節目時,隔壁棚蔡琴節目的工作人員就在旁打暗號,示意我過去,那邊的人在等我了。」搶手的身價,不言而喻;這樣的光彩,正是多年來熟悉藝人節奏,練就而成的功力,「有時候張菲在錄影時喝口水,我就配個水流聲,反讓張菲回說『連喝個水都有事!』其實這就是笑果,短時間沒有迸出笑料,大概也就被退票了。」
走過低潮 更懂得珍惜每一次的機會
孔鏘風光於綜藝節目,卻也因大環境的轉變,從高點滑落。1998 至 2000 年他手邊完全沒有節目,僅偶爾跟隨費玉清的巡迴演唱會演出,「記得要跨千禧年那晚,我和老婆在家看各國煙火施放,感覺很落寞,老婆安慰說『天無絕人之路,這只是一時的不如意』,還真被我老婆說中,過幾天就有電視臺高層打來電話,邀我去做音樂節目,聊著聊著,節目開了,有穩定收入,也買房,第一次不用再當無殼蝸牛,從電視臺錄影現場看到自己的『起家厝』,淚都飆出來了!」

聊起最為深刻的經驗,則是孔鏘接到劉家昌的電話的那天,「劉家昌說在電視上看到我的彈奏實力和即興,請我去香港當他的演唱會單元伴奏。」這通電話讓孔鏘既驚又喜,卻也備感壓力,「劉導是音樂鬼才,他的演唱會每天都有不同的來賓,也不會知道是誰要來,當天才會見真章。」
結果來了成龍、劉德華、張學友等巨星,音樂隨著劉家昌和當天來賓的對談而隨時彈奏出,七天下來,孔鏘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教育,結束後劉家昌對他說:「我就說你可以的!」肯定了他的優異表現。
過往的風光,孔鏘都牢記在腦海中,他很滿足原本的「一人樂隊」擴展至現在 30 多人的大樂隊,本來計畫在 60 歲優雅轉身,只是當年同臺過的主持人不斷提出邀約,讓他取消念頭,「人情最難!」也或許如此,孔鏘仍堅持過去 47 年來的寫譜習慣。
「我每天至少花八小時投入音樂之中,光是樂譜的編寫、影印,可觀的用紙量,我已經換了四臺影印機;超過 5000 首歌曲的樂譜,這都是我的資產,也是我的驕傲與回憶。樂譜上寫著鳳飛飛、鄧麗君、劉文正等人的名字,看著樂譜就想起當年的景象,反而更激勵我保持初心,不間斷的創作,會產生新的靈感和活力,孔鏘這個品牌,就能持續下去。」
孔鏘的音樂生涯見證了臺灣獨特的秀場文化與綜藝節目的興衰變遷,他對音樂的才華與嚴格的自律,成就了獨一無二的「一人樂隊」。無數次的即興演奏,不僅讓節目更加生動,也深深印刻在觀眾的心中。孔鏘對音樂與表演的熱愛,至今依然不斷書寫著屬於他的全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