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典歌曲《葉子》中的「孤單/是一個人的狂歡」,恰如其分地描繪出「獨處」的精髓。現代人之所以感到孤單,大多是不知道如何與自己相處,在相互陌生的狀態下,只能如歌詞中另一句「狂歡/是一群人的孤單」那般四處取暖。

「狂歡」是不拘動靜的全然享受,前提是要能讓自己與自己相處融洽,這樣不論身在何處,都是最放鬆的時刻。對於自我獨處,若還是毫無頭緒,那就參考本篇所推薦的方式,安排邁向 Cozy Vibes 的「自我狂歡進行式」吧!

自我狂歡進行式 1│走進自然之境

圖片來源/ichirochen
圖片來源/ichirochen

大自然的療癒力是送給身心靈最美的禮物。在急忙的現代社會,人們總是時時處於緊繃、焦躁不安的狀態,而近幾年有不少研究提到接觸大自然有助於緩解負面情緒,其中的森林療法(forest therapy)便是如此,透過漫步林中,用五感去體會四周環境,如鳥鳴、沙沙作響、不同氣味及各色景象等,花一點時間,讓自己全然沉浸其中,進而覺察自我身心狀態。

想與大自然聯繫,不一定要到山區或海邊,只要能找到一個感到舒適的自然環境就行了。而有城市中的綠洲之稱的公園,像是大安森林公國、新北大都會公園,以及分布在不同河系的各大河濱公園等,都是散心的最佳選擇。

編輯悄悄說:古亭河濱公園的遼闊花海(二月底前)、北投社三層崎公園的彩色浪花海(三月底),都很適合前去一賞,感受花漾的療癒魅力。

自我狂歡進行式 2│正念藝術風潮

圖片來源/pexels@Una Laurencic
圖片來源/pexels@Una Laurencic

「正念減壓」創始人卡巴金博士認為,「『正念』不是要你正向思考,而是真實體驗當下的每一種感受,重新找回平靜、自信與充滿智慧的自己。」而近期在歐美流行的「正念藝術」(mindful museum)風潮,便是要人們在看展時不流於嚴肅,而是以正念心態去看待藝術品,進而轉化成療癒身心的正面影響。

正念藝術是「刻意的長時間凝視」練習,透過專注於某件藝術品,把被社群時代拉走的注意力收回,安定焦慮的心,以「活在當下」細品藝術所散發出的療癒能量。像英國 Manchester 的一間博物館,就設有綠色小房間「呼吸之間」(Room To Breathe),人們可從三幅畫作中,挑選喜歡的與之對望 15 分鐘,其間還可用手機下載冥想導引來輔助身心放鬆。不懂藝術的人也可以進行正念藝術,但前提是要有耐心。

編輯悄悄說:除了各地的美術館、博物館及藝文場所,現在也有許多國內外的期間策展活動,像是草間彌生展、微型展、「新藝術運動」光影藝術展等。若是遇到人生低潮期,就安排一趟正念術藝之旅吧!

自我狂歡進行式 3│宅家生活儀式

圖片來源/pexels@George Milton
圖片來源/pexels@George Milton

不論是俗話說「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」,還是知名英國作家珍.奧斯汀所感:「啊,舒服莫過宅在家!」在在體現了就算外面的世界再好,也沒有自己的專屬空間來得舒適。

對下班只想趕快回家躺平、假日懶得出門,或是居家辦公的人們來說,家中氛圍何其重要,所以打造生活儀式感必不可少。透過以下 3 種方法,你也能讓自己好好享受 Cozy Vibes!

1. 營造放鬆儀式

為了褪去下班後的疲憊感,一到家就馬上換上舒適的居家服,開啟喜愛的香氛、播放自建歌單,然後卸妝,並準備洗澡(也可挑選喜愛香氣的沐浴球來泡澡),之後再好好享受晚餐。

除了以上這些,你也可以客製自己的專屬儀式,儀式不必一系列,也許是週五為了犒賞辛苦工作一週的自己,而有個美食享樂時光之類的。一個小小儀式就能療癒個好幾天哦!

2. 自我對話時光

在睡前為自己留下一段專屬時間,不論是看書、寫日記、冥想或是做些放鬆運動(如瑜伽、皮拉提斯)等。透過它們暫離現實,試著在其間找到與自我對話的方式,讓內心能走向平靜。

3. 整理房間黑洞

日復一日的忙碌生活,因為有心無力或是懶得整理,很容易就將房間搞得一團糟。「整理」是一場長期耐力戰,不把想著要一次把房間打掃乾淨,也不要覺得整理就是在實踐斷捨離,這是一種生活習慣的調整,我們可以用一個黑洞(如一個抽屜、箱子等)為單位來處理,量不多,但要專注其中,透過與物件的情感連結,慢慢修復混亂的內心。

◆延伸閱讀:提升生活質感:5 個打造美好生活的方法

主圖來源/pexels@Maria Verkhoturtsev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