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懷鈺入行 27 年,她幕前的成績風光,從「平民天后」到「國民天后」,享受百萬張銷售佳績的光環;然而,亮眼成績的背後,徐懷鈺和原生家庭的問題、合約事件,在當時鬧得滿城風雨。經歷沉澱與沉潛後,她以熟齡之姿再登場:「我用十年的時間重新認識自己、和自己對話,給自己精神慰藉和支持。」徐懷鈺帶著自信說:「我的身心靈都已經蛻變了。」
徐懷鈺 16 歲就得打工賺錢養家,這壓力對年輕的她來說何其沉重,「我記得當時跟同學說我想要打工賺錢,我同學的家境很好,她還是陪著我一起去西餐廳打工端盤子。當其他同學課後都在遊戲玩耍時,我每天要打四小時的工,甚至假日都無法休假,一心就只想著要多賺錢。」相較於同儕,徐懷鈺沒有享受荳蔻年華該有的青春無憂,而是在學校、家庭、打工場所來回的辛酸與委屈,「記得我第一個月打工賺到八千元,我沒有為自己添購一件衣服或買東西,而是全數給了家庭。」
即便 18 歲出道後一炮而紅,成為偶像的徐懷鈺,責任變得更重。舞臺上唱跳著讓人歡喜、開心愉悅的歌曲,下工後的獨處時光,感觸才會油然而生,「每天有每天的工作,不工作就沒有收入。」徐懷鈺說她沒有悲情的餘地,只能日復一日的工作。走紅後,除了家務事外,更多網路上的攻擊、謾罵,直指她而來,時間持續了快 20 年。
為了這個家 我殺了我自己
「長期下來,我的情緒和精神超載,看了醫生,卻得到一句『妳沒有病,有病的是妳周邊的人吧』。」回憶當時,徐懷鈺如是說。也或許是天意,有一天她無意中看到「為了這個家,我殺了我自己」這句話,彷彿得到了救贖,「這不是在說我嗎?」
徐懷鈺說:「家,可以是原生家庭、可以是結婚後建立的家,更可以是在社會中與人相處進而形成的大家庭。從 16 歲一路到現在,我有不同的層面和感受,這麼多年來我可以殺了我自己,又是怎麼活了過來?我開始和自己對話,體會出流言蜚語無處不在,可能存在網路鍵盤中,也可能存在生活中。我用十年時間去檢視和面對自己,而能坦然的面對與釋懷。」
和自己對話後,徐懷鈺將內在的情緒化成文字與歌聲,「用唱歌無限擴張尋找自己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,持續和心靈對話,了解自己,才能知道未來的路、尋找屬於自己的光。」在她 46 歲這年,回首出道 27 年來所經歷的種種,以及過去十年間與自己對話的紀錄,專輯《光致.蛻變》於焉誕生。徐懷鈺坦言受到一些年輕歌手與創作者的啟發,「他們的自信和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,讓遠古時代的歌手如我有了話語權。」
偏愛慢版抒情歌 卻成為唱跳歌手
外型嬌小、臉龐帶點英氣的徐懷鈺,是個反差性很大的藝人,「我以為我會唱慢板抒情歌,唱片公司卻安排一個連八拍都跳不起來的我學跳舞,〈怪獸〉、〈我是女生〉和〈妙妙妙〉等都是舞曲,但唱過這麼多首歌,我還是最愛慢歌。」
徐懷鈺接著說:「我很喜歡潘姐(潘越雲)唱的〈野百合也有春天〉,歌詞很貼近我的情境,這是我比賽時唱的歌曲,很有感;後來也很喜歡〈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〉,投射了一個受過傷女孩對感情的渴望和深怕再受傷害的心情。」而陳淑樺的〈夢醒時分〉也深深影響著她,「我很小的時候便聽過這些歌曲,確實是比同年齡的人更成熟,只因為我得扛這麼多的責任,被迫快速成長,我能不早熟嗎?」事實陳述,卻也帶些無奈。
唯有被嘲笑 才會快速學會拍戲
徐懷鈺是歌手,也拍過戲。當年戲劇《寶蓮燈》欲將她和林志穎湊對演出,卻未能如願,她笑著說:「我和林志穎長得有點像,我當時跟他說『我們臉蛋相似到如同兄弟,又都很熟,是要怎樣演情侶啦?』林志穎覺得我說的很有道理,回了我『我們就像兄弟,很難 CP』,也就沒有合作演出,不過,他的 CD 我有買、還買了護貝卡,我就當他的粉絲就好了。」
還有一次,徐懷鈺初次到中國演戲,本身是戲劇新人、搭檔也是,兩人在戲開拍前趕緊向武術指導惡補一些基本功,「如何把腳抬高、如何摔不會受傷、怎麼滾像是真的滾,但又不會受傷?」這些基本動作,對徐懷鈺來說都是陌生的接觸,她只能苦學、暗自摸索,「沒有人會教妳演戲,但會嘲笑妳。唯有被嘲笑,才會讓妳快速學會拍戲。」
走過風雨 重新回到歌唱的懷抱
徐懷鈺認為拍戲是對唱歌產生倦怠感後的新出路,「我倦怠到連去 KTV 都不唱歌,只是拚命吃!」沒想到拍戲時受了傷,「那是我人生的谷底,我還可以做什麼?一度萌生退意,但現實告訴我不可以,『我需要錢!』就這樣繼續堅持下來。」如今推出睽違 17 年的新專輯《光致.蛻變》,徐懷鈺覺得唱歌仍是她的最愛。
她說:「我不給自己特定的人設,因為給了就會改變面相,會給人不正的感覺,去除框架,在什麼時間成為什麼樣的人,不要讓自己封閉在過去的時代,多一點自我放飛的感覺。」
回看近 30 年的付出,徐懷鈺表示:「若想要爬到最高的山頂上看世界,需要經過數十年的歷練,才可能站在山頂上俯瞰下方的風景,才會知道你的未來還可以玩轉多少的生活與工作。」苦楚與快樂並陳,徐懷鈺笑說:「我的人生就是一個勵志故事,如你有負面情緒,就聽我的歌,人生的光就在歌詞、旋律中乍現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