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BS 與網路小說的興盛,無疑是 1990 年至 2000 年左右的一段特殊歷程,當時許多作家藉由電腦打字和網路的便利一夕成名。對喜愛網路愛情小說的讀者來說,作家敷米漿的成名作《你轉身,我下樓》應該不陌生,但少有人知道,儘管過去專寫愛情題材,他對恐怖與超自然的內容更是情有獨鍾。
敷米漿本名姜泰宇,過去曾因眼疾暫停創作,期間甚至成為一名洗車技師。這些獨特的經歷,使他的文學創作經歷了不同的人生轉折,在文學獎和恐怖小說等領域展現了豐碩的成果,並發展出截然不同的寫作風格。
「網路愛情小說與恐怖小說,探討的都是人的感情。在創作這條路上,我不刻意追求歷史定位,但我想成為一位讓更多人聽我說故事的作家。」
過往創作路上的自己——敷米漿
談起這個筆名的由來,姜泰宇回憶道:「我在輔仁大學日文系就讀時,網路剛興起,大家都在用 BBS。我無意間隨手取了這個暱稱。」在 1990 年至 2000 年左右,BBS 是最盛行的交流平台,許多大專院校的學生透過 BBS 分享資訊,就如同今天的 Facebook 或 Dcard。在那個網路頻寬和技術有限的時代,網路小說格外受到歡迎,也因此誕生了許多知名作家——敷米漿便是其中之一。
姜泰宇的創作之路,源自於他的求學時代。大約在 2002 年,他買了一台新筆記型電腦,隨即開始在網路上四處瀏覽文章,經常在 BBS 平台潛水,閱讀各類網路小說。當他第一次讀到痞子蔡的《槲寄生》時,心中燃起了創作的熱情:「原來寫小說可以這麼有趣,我也想試試看!」彼時的他,還是一名懵懂的大學生,對寫作與故事懷有純粹而真摯的熱情。懷著這股初生之犢的衝勁,他帶著未經世故的心,踏上了創作的旅程。
這份熱情推動著他創作出膾炙人口的作品,如《你轉身,我下樓》。這部作品講述了主角徐家浩在兩位女性李芷媛和成照寒之間的愛戀,充滿青春的迷惘與情感的糾葛,深深觸動了無數讀者的心。2003 年,這部小說出版後,姜泰宇迅速成為知名的網路小說作家,敷米漿這個名字也在網路小說界嶄露頭角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姜泰宇的創作題材發生了巨大變化。從《你轉身,我下樓》中純粹的愛情故事,到如今《洗車人家》中對自我於作家與洗車技師間的心境轉變,與他人的現實互動,還有驚悚小說《嘎啦》裡講述歷史、人性與傳說交織的詭譎驚悚,他的創作風格經歷了顯著的蛻變。無論是以筆名敷米漿撰寫網路小說,還是如今以本名姜泰宇活躍於更廣泛的創作領域,如純文學、恐怖小說等,他的創作歷程如同一場不斷成長的蛻變,使他在文字的世界中展現出更加寬廣的可能性。
回顧他的成長經歷,姜泰宇對創作的熱愛或許源自早期的閱讀習慣。自幼喜愛閱讀的他,早在年幼時便讀完了《三國演義》等經典小說,而母親則酷愛逛租書店,尤其偏愛瓊瑤的言情小說,這讓姜泰宇從小便耳濡目染,接觸到各種文學作品。這些早期的閱讀經驗,或許無意間成為了他後來創作的起點。
從青澀的愛戀到成熟的內斂,姜泰宇在創作中的心境轉變,見證了他的成長。每一部作品都是他生命旅程中的一個印記,而那份純粹的創作熱情,始終是推動他在文學世界中不斷前行的核心力量。
當自己成為洗車人家 一切的挑戰來自於自己
姜泰宇自幼便患有眼球震顫症(又稱 Nystagmus,俗稱「跳舞眼」,以現今的醫療技術僅能減緩病情並避免視力下降,卻無法根治)。起初,他並未意識到這種疾病的嚴重性,但隨著時間推移,長時間的用眼過度,加上瘋狂寫作、兼顧學業、做報告,還要參與各種節目、活動宣傳,使得他的症狀更為嚴重,除了眼球經常劇痛,視力也因此受損,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。於是,在 2010 年前後,姜泰宇出版了《彩虹的悄悄話:星光下的童話》後,便停筆休養了好一段時間。
為了生計,也因為個人對汽車的熱愛,他在朋友的邀請下,開始在林口經營洗車事業。俗話說「萬事起頭難」,創業看似簡單,但實際操作卻充滿挑戰。相比過去風光無限的作家生涯,洗車事業的開始對姜泰宇來說,無疑是一次巨大的落差,也是他人生的低潮。
「當時出版市場逐漸萎縮,加上健康問題,我無法再像過去那樣大量創作,對寫作的恐懼隨之放大。」姜泰宇回憶道。後來,他回首瀏覽 2006 年到 2009 年間寫下的網誌隨筆,才驚覺自己當時充滿了負能量。當他放下筆墨,進入洗車場成為藍領工人,面對客人不尊重專業的態度,以及自己從作家到洗車技師的身份轉換,他彷彿身處一場無止盡的暴風雨中,找不到出路,看不見自我的定位。
然而,逆境往往蘊藏著轉機。在身份的迷茫中,姜泰宇遇見了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員工和朋友,這些人幫助他在困惑中逐漸找回自我。正如《洗車人家》中的一位員工小餅,曾因一時興起離職去麥當勞工作,後來又輾轉回到洗車行業。小餅告訴姜泰宇,雖然麥當勞的工作較輕鬆,也學到了一些時間管理的技巧,卻沒有在洗車行業中那種同甘共苦的感受。姜泰宇當時笑著回應:「那是因為這裡苦啊。」沒想到,小餅卻道:「藍色很漂亮,沒有什麼不好。」
這些與員工的互動讓姜泰宇在暴風雨中逐漸不再迷失,反而意識到,所有的身份不過是人生的角色之一。最終,決定自己價值高低的,不是他人的眼光與言語,而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位置。這樣的思維轉變,雖然來得曲折,卻也為姜泰宇的創作之路帶來了更廣闊的視野。
對此他說道:「一切的挑戰,都來自於自己。」
突破迷惘後的再次創作 跨足文學、恐怖與劇本的自我闖蕩
姜泰宇再次回到創作的舞台,這不僅源於他自身心境的轉變,也要歸功於當時的女友——如今的妻子——在他創作路上的鼓勵與支持。在約 2019 年前後,姜泰宇重拾筆端,先後出版了《不看海的人》與《洗車人家》。在《不看海的人》中,他透過老莫、阿奇、小弟、茱蒂姐、小莉五個不同人物的故事,描繪了人生如同海浪般的起伏不定,聚散無常的過程中,命運的循環往復,傳遞著親情、愛情與社會底層的悲喜。而《洗車人家》則以平實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個寫實的角色故事,展現了姜泰宇在多年沉寂中自我成長的軌跡與體悟。
重回創作的姜泰宇,開始以本名發表作品,創作題材從純文學拓展到恐怖小說,並涉足劇本創作。他後來還參與了恐怖電影《嘎啦》的編劇工作。談起這些與過往專寫網路小說截然不同的趨向時,他笑著說:「我從以前寫網路小說時,就有寫劇本的經驗。即使後來因病暫停創作,我仍然經常去書店購買劇本相關的書籍,自己分析每一部劇的內容。另一方面,從大學時代起,我就喜歡上網看靈異、超自然現象的各類題材,也隱約有感應到異界好兄弟的陰陽眼能力。」
在小說與劇本之間游移的寫作,姜泰宇指出:「小說跟劇本不一樣,小說可以透過描寫心靈的內容,去推動劇情的進行,但劇本不能,得透過『行動』來推動劇情。」這份對於創作的堅持及熱愛,還有被看見的努力,姜泰宇也十分自謙地表示:「我想我一直以來是一個十分幸運的人,雖然中間寫作的空窗期,近乎十年,但在各個領域中認識的人都幫助我非常多。」
他對此提及第一部撰寫的《鬼拍手》恐怖小說,在當時便曾經受到製作公司的青睞,曾經前來洽談合作的可能性,也在 2024 年由 TAICCA 文化內容策進院於法國坎城參與坎城電影市場展「Shoot the Book!」的「出版轉影視」提案會,將此介紹與引薦亞洲有影視改編潛力的 IP 作品給歐美影視方。
「我想一直持續創作下去,因為我的腦袋中有許多的故事想完成,在這快近乎十年的時光中,我有許多的點子一直想寫出來。未來我除了恐怖小說外,也可能還會嘗試更多的可能性,例如在《嘎啦》這本創作中,我不僅只有寫鬼故事,也涉及了歷史、考據與田調的部分。我現在手邊有一個正在進行的劇本,是有關臺灣離島上的一個魔幻卻又寫實的故事,雖然現在不能透露太多,但我很期待這份作品的誕生。」姜泰宇語帶神秘地笑著說道。
從敷米漿到姜泰宇 創作就是我的一部分!
姜泰宇如今在經營洗車事業的同時,依然不斷在創作的道路上前行,並且在學習的旅程上也未曾停歇。目前,他就讀於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研究所。當被問及他如何看待純文學與通俗文學的意義時,他毫不猶豫地回答:「純文學有時候通過刻意的塑造能夠獲得獎項,而通俗文學的核心在於『好看』,即使意義上可能不那麼深厚。對我來說,我更關注的是故事是否吸引人,以及這種創作是否能帶來實際的回報。只要我的作品引起關注和討論,無論是喜愛還是批評,那就是成功。」
他進一步表示:「因此,我會不斷嘗試不同的創作,期望未來能寫出讓自己真正滿意的作品。」
姜泰宇也深刻地描述了他對創作的熱情:「只有當我在寫作,或是當我的新作品誕生時,我才感覺自己真正活著。沒有創作的日子對我來說都是虛度光陰。這不僅僅是短暫的快感,而是經歷痛苦後的珍貴收穫,它賦予我極大的生命價值。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的我無所不用其極地留在創作的行列,因為我曾經經歷過失落,無論是自己逃避創作,還是市場對我關上了門,我都曾與創作背對背。」
在身為「敷米漿」這一身份的轉變過程中,姜泰宇曾一度對寫作感到恐懼,也曾對自己的身份定位感到迷惘。然而,經歷了風雨後,對於今天的「姜泰宇」而言,創作已經成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是他生命歷程中無法割捨的存在。創作不僅是他的一部分,更是他存在的理由與動力。
如今,姜泰宇不僅在文學創作上持續探索與前進,還以開放的心態迎接各種挑戰。他的故事告訴我們,創作的路途或許充滿坎坷,但正是這些經歷成就了他獨特的聲音與風格。每一部作品,每一次創作,都是他對人生與文學的深刻反思與實踐。他不僅在文字中尋找生命的意義,也在不斷的挑戰中發現自我,這份對創作的執著與熱愛,將繼續成為他前行的力量。
在文字的世界中,姜泰宇將持續說故事下去,為了讓更多人聽見他所說的故事。他的創作不僅是出自於自我的熱忱,更是自我對未來可能性的追尋。每一個故事、每一個角色,都是他對人性與生活的深刻洞察,就如同他所說的:「言情小說與恐怖小說,探討的都是人的感情。」他的作品既反映了他個人的情感與經歷,也觸及了在故事中人物心境的波瀾起伏,每位讀者都能從中找到共鳴與啟發。也許這條創作旅程,對姜泰宇而言並不會永遠完全平坦,但這正是他所珍惜的部分。因為在每一次的挑戰與困難中,他將因此成長,從作家再到洗車人家,最後再成為作家,在每一次產出的寫作過程中,他終將更加趨近心目中理想的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