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臺灣服裝設計品牌 DYCTEAM 的辦公室,以灰白為主的空間色調、工作中的樣衣台、尚未曝光的緹花新品,無一不呈現「精緻簡約」的印象。這是一個「外冷內熱」的品牌,重視每一個環節的質感,創辦人趙之逸和陳曉安說,「真正的永續,是消費者知道自己的需求,花更多的錢買更少的衣服。」
DYC 是 Define your character 定義自我的縮寫,三個英文字母後面再加上「TEAM」,代表一個團隊、一群夥伴共有一個設計理念:「每個成就品牌的細節,背後都是因為有團隊的共同努力。」這是當初 DYCTEAM 起名時將「團隊」放入命名的重要緣起。
聊起創辦人趙之逸(FLY)和陳曉安(Evelyn)對品牌形象打造的想法,兩位笑談說,「設定以水泥、白色、不鏽鋼金屬素材打造 DYCTEAM select 通路,主要是希望藉由不過度裝飾的原生素材來襯托出 DYCTEAM 每個單品的用心設計與商品質感,沒有想過消費者給 DYCTEAM 的印象反饋是『感覺是很貴的精品!但在入店後接觸到店員的溫度、入手單品後的無論價格或品質,都令人感到非常值得!』這就是我們希望給粉絲的體驗,也是體現我們對品牌每個環節品質的堅持與重視。」
兩位創辦人在營運面扮演的分工,趙之逸負責設計端,擅長用說故事的方式,引領大家進入 DYCTEAM 的世界;陳曉安被稱為品牌的大腦,廣告行銷出身的她,不僅邏輯分明、條理清晰,更擅長溝通和觀察。
不是本科系反而是優勢 用不同思維形塑品牌
「非本科系,對我來說反而是優勢。」畢業於機械工程系,16 歲在球鞋店打工就開始對設計、銷售感興趣,不受本科系知識框架影響,反而擁有跳躍的思維。「我覺得所有的靈感都是從日常開始,你去發掘自己喜歡什麼,就會嘗試更多。」趙之逸的設計靈感,源於日常,例如男性不愛戴背包,所以他設計的衣服藏有大空間收納口袋的設計,還有隱形拉鍊等細節與巧思,方便使用者穿搭時保護好貴重物品又不影響穿搭的好看度與風格。
透過觀察,以設計「解決」真實問題,這就是趙之逸的概念。
遇到趙之逸之前,陳曉安在 4A 廣告公司正值很好的發展,一起創業後深知從零開始的挑戰:「過往在廣告公司經手的客戶通常是具相當規模或國際品牌,多半在市場已達一定程度的成熟和聲量,與自己創業後一切從零開始的歷練很不相同,所以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中善用工具,如何定位自己的品牌,一切都是非常有挑戰性且令人感到興奮的。」
那麼,DYCTEAM 想要帶給消費者的是什麼呢?
趙之逸說,就像迪士尼樂園利用五感體驗,大至場景佈置,小至打掃的人,都會讓人感受到身在迪士尼世界裡面。這個案例影響了形塑品牌的思維,「歡迎光臨用什麼口吻,顏色要怎麼配,哪裡要放一盆植物,這些陳列和裝潢,都是設計過的,想要讓顧客走進一個有層次的故事,屬於我們團隊的世界。」
實體店面的氛圍營造,不是只有沒有生命物品,還有在裡面的工作夥伴們。
DYCTEAM 教育訓練強調認同品牌理念,還要同事建立自己穿搭的見解,才能陪伴客人找到自己的風格。
「是人在穿服裝,不是服裝穿人,可以從我們這裡找到適合自己的服裝,進而定義出自己的風格,打造出自己喜歡的樣子。」DYCTEAM 的核心理念,也是對世界最真實的告白,每個品牌都有自己想要的樣子,如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色,透過服裝這個載體,鼓勵大家去做最真實的自己,找適合的生活方式,即使 DYCTEAM 的設計不能滿足於所有人,但這層訊息和心意卻能如實傳達到每位消費者心中。
參與時裝週環遊世界 盼成為臺灣品牌的亮點之一
「臺灣品牌身分並不能為你加分,這不是負面詞,而是比較難與消費者快速溝通。」趙之逸點出現實面,臺灣不是服裝設計文化的重鎮,MIT(Made in Taiwan)的東西又容易被套上舊有的既定印象:應該又好又便宜。
身為臺灣設計師品牌,趙之逸一直都將「文化認同」視為重要目標之一。參與國外時裝週,外國人一旦看到有設計美感的亞洲面孔,直覺就是日本人,因為日本服裝設計文化是全亞洲相較成熟的,「國家的文化力很重要,但這不是一個品牌能夠解決的,應該是整個國家的人去推動所有產業,才能讓世界看到臺灣,如果能成就這件事情,我希望我們參與其中。」
屬於臺灣的文化特色,這是他們創立品牌以來一直注重的元素。
要建立文化,首先是大環境需改變,即使力量微小,卻從來沒有放棄做對的事,不管是對師傅的重視,還是對在地材料的堅持,都是建立臺灣服裝文化的基石,並期盼能慢慢影響他人,讓友善的循環能延續下去。
「時裝週對國外來說是一個商業平台,對臺灣來說卻是在建立文化。」趙之逸說出自己的見解,目標要指向世界,思維要想著如何與世界溝通,才是品牌走的長久之計。
趙之逸和陳曉安認為,臺灣品牌彼此必須團結,當每一個亮點和傳遞的訊息有所集結,就會成為一股力量,影響力越來越大,產業自然就會變好。「臺灣目前正走在這條路上,」趙之逸說,「像國內時裝週的展現,結合在地文化,無論是原住民元素、插畫家 IP 結合等,都是積極表現屬於臺灣的文化底蘊。」
友善地球不是道德綁架 與商業並行融入日常生活
除了在地文化,2017 年起,DYCTEAM 便把「友善地球」理念納入品牌 DNA。起初,因身旁家人長期在慈濟參與環保相關工作推動,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團隊在看待永續執行面的思維,開始回頭檢視品牌核心與如何將認同的事情實踐,因而從材料選擇到生產過程,每一步都開始深入的思考與調整。
「每一季在生產製作中總會有多餘的邊裁布料,我們沒有丟棄,而是回收轉化為日常用品,將廢棄的比例降到最低,因而誕生了 RE:NEW 這個支線,回收再製的商品例如:面紙套、收納袋、飲料提袋等等。」這些商品不僅實用有設計感,還能讓消費者感受到品牌友善地球的理念。
永續不只是口號,或是贖罪券般的行禮如儀,趙之逸 強調,永續時尚不應該只是單純的銷售噱頭,而是品牌 DNA 的一部分,「我們知道永續並不是一個可以短期內達成的目標,應該是一個持續進行的過程,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,都有更符合永續的選擇,慢慢地,永續就會成為品牌的一部分,不需要刻意去強調。」
設計生產的理念,來到與消費者溝通的環節,趙之逸和陳曉安更注重產品本身價值的清楚傳達:「真正的需求,滿足的不只是外在的使用,還有內在的選擇。」例如,當消費者選購 DYCTEAM 時,首要的是這件衣服是否符合自己的生活需求,唯有先喜歡品牌的設計品,消費者才會進而想要理解背後的理念與用心,刻意地強調只淪為道德綁架,失去友善地球真實的意義,更不是品牌經營的長久之計。
另一方面,DYCTEAM 也談到永續的實現必須與商業價值結合,這是推動永續發展的基礎。例如,當品牌使用以回收漁網再製的機能布料製作服裝時,上游的紡織廠必須與漁民建立商業合作,透過購買回收漁網來激勵他們參與計畫,不僅解決了環境問題,也為相關產業創造了新的收入來源。
或許未來回頭現在執行的永續並不是最好的方案,但卻是這個階段我們能做也必須要做的事情,「而下個階段思考的點,是如何是怎麼讓下個循環進去,希望 DYCTEAM 帶起的循環科技思考,能進入下一個議題。」趙之逸指的,回收機制要克服的困難點非常多,如何將現在的產出在進入下個可行循環中。
當大眾跟風流行的速度不斷提升,DYCTEAM 卻依然強調「自我風格」,意味著每件適合自己的服裝,都不會被淘汰。「我們每一季的設計,都保持一致的風格,方便跟上一季或上上季做搭配,真正的永續,是消費者越來越知道自己的需求,花更多的錢買更少的衣服。」
DYCTEAM 最大的目標,是產出一件件有意義的服飾,應對大眾的真實需求,而門市端更提供舊衣縫補的服務,將服裝的使用年限能夠延續,盡力做到循環時尚的各個面向。
以百年品牌為目標 持續存在就代表事情做對了
「目標是成為百年品牌!」DYCTEAM 的步伐雖不快,但一直持續在前進,而團隊前進的動能,源於兩位創辦人驚人的執行力,以及背後的熱誠和創意。「做你熱愛且痛苦的事情,享受挑戰帶來的不適感。」趙之逸 和 陳曉安 不約而同說出他們的價值觀,唯有痛苦才能成就熱愛,蛻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,得到獨一無二地成就感。
「只要品牌還存在,就代表我們做對了什麼。」不管是建立臺灣的服裝文化, 還是企業永續,都需要其他人的力量,現在在做的,都是為了未來能變得更 好,品牌必須一直存在,才能走到他們想要的高度,DYCTEAM 抱持著這個理念,從每個微小細節開始做起,期許自己能發揮一點影響力。
「先找到那 20% 喜歡我們的人,剩下 80% 就當作是鞭策我們前進的動力。」不用太在意別人的眼光,不用跟隨流行趨勢,透過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與風格來呈現自己,To Define Your Character,that is DYCTEAM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