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inBlooom 印花樂」品牌的核心理念從「以印花布料,創造美感與共好生活」,在經歷新冠疫情的重創後,改成「以印花設計,創造美感跟共好生活」。兩個字的改變,代表著印花樂經歷過的足跡和轉型,在三位創辦人邱瓊玉、沈奕妤(Ama)、蔡玟卉(小花)共同的價值觀和領導下,帶領印花樂不畏艱難地突破疫情、轉型等難關。如今,印花樂已是臺灣設計品牌的領導者,近年更拓展海外市場,回顧一路走來的腳印,就像那句創造美感跟共好生活,持續發揮連動的社會影響力。
印花樂自 2008 年創立至今十逾年,三位創辦人致力於用印花圖案展現臺灣特色,布料上堆疊著的圖案,正是她們投注於品牌上屬於臺灣人的精神。印花樂執行長邱瓊玉和另外兩位創辦人沈奕妤、蔡玟卉同是嘉義中學美術班的同窗好友,美術設計出身的她們,在大學畢業後因共同參與北藝大育成中心的創業計畫,有了一同創業的念頭,原本打算先各奔東西的她們秉持著「現在不做,一輩子就不會做了」的精神,決定從「此刻」開始創業。
「我們三個的職務分配從 Day one 就一直維持到現在。」邱瓊玉笑著說。印花樂的分工,由三人各司其職,沈奕妤負責品牌設計和行銷、蔡玟卉管理人事和財務、她自己則是掌管營運。邱瓊玉認為她們能一路走到現在,不僅是對彼此的了解和相近的價值觀,最重要的基礎就是溝通與尊重,她們彼此尊重各自的領域和專業,為了共同的品牌理念前進。
印花樂最高紀錄擁有八間實體店面,甚至吸引許多企業主動洽詢合作。孰料一場疫情,使印花樂面臨主要收入和觀光客源消失的衝擊,門市因此快速縮減,到現在只剩下大稻埕的直營店。印花樂的開頭始於大稻埕,疫情後留下的唯一據點依然在大稻埕,邱瓊玉表示她們反而視危機為轉機,重新定位品牌價值,從 C 端走到 B 端,更於 2022 年通過 B 型企業認證。「無論遇到什麼挫折,終將回歸我們的初衷。」
用臺灣圖案說故事 萬中選一的「臺灣八哥」
印花樂的初衷,就是設計出屬於「臺灣的圖案」:創造在地故事、賦予當代顏色,成為意義富饒的新臺灣品牌。因此,他們先從「常民生活」構思,列出幾個元素:建築、飲食、動植物、風景地貌等等,試圖深入生活,打造不同風貌的圖案。
而身為開山主打的「臺灣八哥」,便是常民生活的代表。邱瓊玉分享,在二、三十年前,富裕的人養鸚鵡,一般人則養八哥,「臺灣八哥」便是屬於那個時代常民的生活軌跡。而現在臺灣八哥瀕臨絕種,於是,三人決定利用其故事性以及業師的建議,讓臺灣八哥成為印花樂的主打,用這個圖案闡述它背後的故事。果然,臺灣八哥不負眾望為印花樂打響了品牌識別度,就算不記得印花樂,也可以認出這個代表性的 IP。
從此可以看出邱瓊玉等人對臺灣土地的熱愛,從而拉近與在地的距離,甚至是與觀光客溝通的媒介,希望所有顧客能透過印花圖案上的臺灣故事,看見這片土地的特色,進而了解臺灣常民的生活足跡,用藝術成為與世界溝通的橋樑。
疫情導致「公司收入銳減超過60%」 誓言重啟走回臺灣人的生活
從 2011 年印花樂在小藝埕開設第一間實體店面開始,因為在當時少見的文創風格吸引了大眾注意,也成功吸引到觀光客,三位創辦人馬不停蹄地往前衝,彷彿沒有事情能難倒她們似的,實體店面一間一間擴張,但邱瓊玉坦言因為她們太一致的思考模式,導致團隊的負擔,在團隊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,萬眾期待的高雄鹽埕店先面臨收店的結果。受到教訓的她們,回頭檢視印花樂的狀態,選擇一步一腳印的審慎評估,截至 2019 年擁有八間實體店面。一切看似水到渠成,沒想到後面有更大的難關等著她們。2020 年新冠疫情襲來,印花樂受到有史以來最大的衝擊。
「公司有一半的收入來自實體店,而實體店的主要客源是觀光客。」所以當觀光客大量減少、公司收入銳減超過 60%,印花樂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。邱瓊玉回想著當時的困境,原本覺得很快就會結束的疫情,卻變成沒有盡頭般地黑洞,吞噬著印花樂的意志力。最終,實體店面一家一家關閉,最讓邱瓊玉痛心的,是與長期合作的夥伴們告別,她坦言,理性層面來看早就該做的決定,卻因為感性影響了她們的判斷。這雖然在經營上是缺點,卻看出她們對品牌和夥伴真摯地情感。
不過危機也讓邱瓊玉等人回頭思考:「我們既然是一個臺灣品牌,為什麼臺灣的客人這麼少呢?」印花樂的初衷,是想用藝術拉近與人民的距離,但是商品型態多數為伴手禮,反而讓品牌遠離了臺灣人的生活。邱瓊玉回頭檢查臺灣市場的需求,從「生活必需品」著手,例如服裝、3C等等產品,印花樂反而在疫情之下找回了「在地」的初衷,慢慢累積一票熱愛臺灣的文青粉。
主要收入來源也隨著消費習慣改變,從實體轉變為線上,印花樂也從 C 端走到了 B 端。雖然早在 2016 年,印花樂就與全家合作過,但當時這項決策讓邱瓊玉等人進行了一番掙扎,「我們自詡是一個獨立設計師的品牌,在巷門口就能買到印花樂,會不會太容易取得?」原先邱瓊玉擔心品牌過度曝光造成反效果,而最終,「成為日常中有溫度的品牌」這個念想,讓她們放下擔憂,開始與其他企業合作、曝光。
「回到我們為什麼要做這個品牌,是因為我們想要拉近人跟美感跟生活的距離。」有了第一次的 B 端合作,隔年又接到麥當勞的邀約,環環相扣的機緣下,無形中代表市場對印花樂品牌的肯定。所以在疫情的當下,印花樂抱持著更開放的心態,積極與企業合作,這也是 Slogan 改變的開端,預示著印花樂的轉型,印花圖案不再拘泥於布料上,而是發展圖案授權,不僅在疫情下生存下來,也變得更貼近臺灣人的常民生活。
面對環境挑戰 從不及格到找到永續解方
印花樂雖然遇到了疫情危機,卻沒有止步不前,想要扛起更多社會責任,因而為了通過 B 型企業認證而努力。關於 B 型企業認證,是一項評估企業在社會和環境方面的表現,代表著企業在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方面達到了一定的標準,有助於提升品牌形象和消費者信任。
B 型企業認證的評分標準從治理(Governance)、員工(Workers)、社會(Community)、環境(Environment)、顧客(Customers)五個面向去評估,不管是公司團隊經營的透明化,還是與夥伴和顧客的關係,甚至在疫情期間,印花樂製作許多圖文小卡,提振低迷的社會風氣,讓印花樂對於測驗結果信心滿滿。「竟然是大寫的不及格!」邱瓊玉訴說她們看到評估結果後的驚愕,最大的問題出在「環境」,印花樂對於環境也從不馬虎,只是「布料」依然是影響環境的最大原因。
「我們雖然沒辦法要求布料工廠做廢水透明化、ESG 標準檢測等等,但為了達到標準,我們從自行培植的工坊開始調整。」邱瓊玉她們沒有因此放棄,從根本找尋解決方案,從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開始著手。而印花樂從創立開始,為了因應自身的需求,決定自行培植地方工坊,穩定品牌的供應鏈,也因此讓印花樂在疫情期間沒有遇到供應鏈斷掉的困難。
隨著工坊的技術趨漸穩定、成熟,吸引了大型廠商合作,從中找到環保材質的原料,是一種從回收寶特瓶中提取的原料,經過處理後可用於製作布料,這種原料叫做「寶特紗」。印花樂與可以追溯回寶特瓶回收來源的臺灣工廠合作,確保原料供應的透明性,再配合自己的工坊,在產品設計中積極地使用環保材料,終於在 2022 年通過 B 型企業認證,在社會上的影響力正式被認可。
疫情後的蛻變與重生 讓臺灣品牌走入國際舞台
「把印花樂放在世界,我們希望讓大家知道這是一個來自臺灣的文化。」疫情前印花樂就已經抱持「發揚臺灣文化」的心情,成功進軍到日本,引起不小的回饋。「我們曾經收到日本客人的回饋,他們說印花樂的圖案是他們看得懂的配色、看得懂的臺灣。這就是印花樂一直以來秉持的精神。」例如日本客人喜歡「低調的美感」,印花樂配合喜好設計局部印花、素色拼接的款式。疫情後,印花樂的臺灣在地製造模式,因為供應穩定且符合永續理念,成為日本客戶的首選。在日本除了 C 端,也正式朝著 B 端邁進,目標在三年內鞏固日本市場,產生品牌的國際影響力。
而轉型後的印花樂想要展現印花圖案的「臺灣Lifestyle」精神於「空間」中。例如 2024 年首次與馬卡龍品牌《MANO MANO》聯名,不只在外盒放上印花樂圖案,連馬卡龍本身都印上了!配合不同口味,用專屬的印花設計出獨一無二的臺灣風味。這次的聯名讓印花樂知道他們的可能性,「以後也想再挑戰不同甜點咖啡,或是各種餐飲、車廂空間等等,期待與不同單位擦出更多火花。」
邱瓊玉回首創業路上的難關或抉擇,只要回到品牌的初衷和理念去思考,就能找到心中的方向,找出屬於臺灣品牌的價值,現在不僅在臺灣有比以往更穩定的客源,印花樂也承載著臺灣人生活的記憶與精神,與國際接軌。接下來印花樂會不忘初心,繼續朝著創造美感跟共好生活邁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