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的一生會做出無數個「選擇」,但其中又有多少是不循著他人的期待,而是憑著我們自己的意願去做決定的呢?

「在我的人生中,有非常長一段時間,我都讓旁人替我定義何謂『成功』。在那些年,我都試圖滿足別人的期待。總是遵循其他人為我劃的人生道路。」

特雷.高迪在《決策的藝術》提到,在自己的婚禮時,牧師隨口為他許下的遠大期許,也許對別人而言是個無傷大雅的玩笑,但無形中卻成了某種制約,使他有很長一段時間,都讓他人為他設定下人生期許。

強迫自己努力滿足他人的期待,曾是其中一員的特雷回顧過去走過的彎路,透過這些經驗,他察覺關於人生中的重大決策都歸因於三個問題:「我是否該開始」、「我是否該留下」,還有「我是否該離開」。而特雷在《決策的藝術》中便以此為起點,整理出:開始、留下、離開三個篇章,來分享自己的「決策」的見解。

「你無法改變所有人對你的看法,與其浪費時間試圖改變他人的想法,還不如花時間和了解你、愛你的人相處。」

圖片來源:pexels@Elle Hughes
圖片來源:pexels@Elle Hughes

小至生活瑣事,大到人生重大決定,面對這些大大小小的抉擇,你是猶豫不決而要尋找他人意見的人,還是不管他人、堅定自己想法就去做的人?特雷認為最好的決策者就是結合兩者,這樣不僅清楚自己的想法,也能參考他人的觀點。

不過,要如何辨別哪些人給出的建議是可以幫助你做出正確判斷呢?特雷以《舊約》聖經中的先知「拿單」的故事為例,並用父親與朋友對其直言的經歷,告訴我們要珍惜身邊「忠言逆耳」的人;但對於一味附和、或想打擊你的人,則要特別留意。而最重要的是要會去分辦那些是「拿單」跟「非拿單」,對於「非拿單」,他們怎樣看待我們都無關緊要,我們不必承受他們給出的一切。

「你是你夢想的編寫者,是你為它們建立架構。你可以撰寫、編輯、改寫,請持續修正這些夢想。」

圖片來源:pexels@Tim Grundtner
圖片來源:pexels@Tim Grundtner

在「離開」一章中,特雷談到人們在面臨做出是否要離開某件事時,之所以會感到猶豫,有可能是因為它曾是自己最大的夢想。而特雷也提及,隨著人生進入不同階段,夢想也會跟著有所轉變,因此不要被夢想只能一成不變的想法而束縛。

放棄夢想的當下或許會非常痛苦,但這也是一種前進。特雷認為只要我們能找到當初追尋自我夢想背後的目標與意義,就能以不同方式延續它。讀此章節,腦中也浮現格倫儂.道爾在《我,不馴服》中的祝福:「希望不論接下來你要做什麼,你的每一個決定都是你自己的決定,不是別人強加給你的。」願我們都能跟自己的「夢想」一起變化、成長。

圖片來源:ichirochen
圖片來源:ichirochen

特雷透過《決策的藝術》所分享的經歷與智慧,讓我們明白也許人生沒有正確的答案,但卻有可運用的思考方法,能盡量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。你還是難以做出抉擇嗎?那就來看看這門有關「決策」的藝術吧!

◆ 延伸閱讀:「你永遠有重新選擇的權利。」《植物都知道》為自己的生活拿捏比例,找到最自在的狀態

主圖來源:pexels@Erik Mcle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