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電視到電影,再從幕前演員跨度至幕後當導演,不管是幕前還是幕後,他優游於熱愛的演藝事業。他是梁修身,或許對年輕世代的觀眾來說,他的兒子梁赫群、梁正群可能比父親來得活躍,然而,硬底子演員如他,曾經叱吒電視圈、風光電影界,金鐘視帝頭銜於他,早已是肯定。2024 年更獲頒電視金鐘「特別貢獻獎」,梁修身謙虛表示:「獲得大家認同、肯定,這行業沒有白走!」

54 年的演藝生涯,梁修身輝煌了個人榮耀,多年來他始終保有「隨時做好準備」的責任感與使命感。回首梁修身的演藝路,觀眾對梁修身的第一印象,便是來自 1977 年的《筧橋英烈傳》,梁修身正氣凜然、英氣勃發的軍人形象,讓「民族英雄」的美名一路跟隨至今,也憑藉此劇提名了金馬最佳男主角;還有 1980 年在白景瑞導演的《我父我夫我子》中與凌波、柯俊雄同台,片中梁修身的女朋友是崔苔菁,搭檔都是當時最紅的巨星,這片不僅叫好叫座,加上梁修身帥氣的身形與臉蛋,締造出他的演藝新高點。

帶著成就與榮耀走過這些演藝路,梁修身對於獲頒「特別貢獻獎」直言:「每年看到誰得了這個獎,都覺得『不錯呀』,在恭喜、羨慕別人的同時,我自己卻從未想過。」回想起自己被告知獲得此獎的當下,正坐在高鐵回臺北的路上,看著窗外快速掠過的景色,讓他有感而發:「我 76 歲了,做了 54 年演藝工作,這些年經過多少事情、經歷多少風風雨雨,時間過得好快,就如同高鐵,好多過去情景就像是人生倒帶的浮現,我真沒想過會得這獎,彷彿看到喜鵲飛舞在嘉南平原。」

「人家說喜極而泣,我則是喜極還沒泣,但情緒真的有起來。」這一路上經歷過的辛勤和磨練,以及人家給機會的恩德,苦與喜交融的感受與感動,縱使鐵漢也動容。

  梁修身(左)和梁赫群(中)是演藝圈有名的父子檔(圖片來源/梁修身)  
  梁修身(左)和梁赫群(中)是演藝圈有名的父子檔(圖片來源/梁修身)  

被一眼相中進入演藝圈 初試啼聲卻成為戲份最少的男主角

當年,在屏東和父親種西瓜、木瓜、到糖廠推甘蔗車的年輕人,因父親朋友的介紹來到臺北,梁修身因緣際會下到中視找一位從業人員,他略瞄了梁修身說:「你可以做演員,你明天再來。」懵懂的梁修身隔天就這樣趕鴨子上架的站上舞台,即便他完全沒有任何經驗,就只是上去擺擺動作,後來他才知道這叫做「試鏡」,無意中看到鏡頭前的自己,「還滿上鏡頭的!」

觀眾提到梁修身,直覺認為演戲難不倒他,其實剛開始演戲的他曾面臨換角考驗。中視連續劇《彩鳳曲》籌拍,一共有 54 集,已經寫好十集劇本,梁修身被安排為第一男主角,該戲女主角是郭小莊,他則飾演郭小莊的男友。

梁修身(左)當年和甄珍(右)合作《星星星》,兩人在演藝事業大放異彩。(圖片來源/梁修身)
梁修身(左)當年和甄珍(右)合作《星星星》,兩人在演藝事業大放異彩。(圖片來源/梁修身)

「當時的卡司多大牌,我沒有受過正統的戲劇表演,也沒有擔任這麼重要的角色,可說是演不來,但劇本已經寫好,只能就此上陣,發音、台詞、神韻,幾乎都無法達標,背了台詞一上台就忘了,只是劇本寫好了不得不演,這是我災難的開始、也是劇組的災難。」

戲不得不拍下去,只是當時的梁修身演技尚待磨練,前後磨合了十集,最後決定在第 11 集演出自己將離開的戲碼,以及最後一集再度驚鴻一瞥的現身,梁修身首次擔任男一的戲份,前後就只演出 12 集。

他回憶當年的拍戲點滴,那時每天混中視,也不知道能做什麼,「認識每部戲的劇組,劇務會給我飯票,吃飯不成問題,有時候當臨演,一次一百元,一週至少有一次,差不多可以繳房租六百元、支付每次公車費 1.5 元。」

熬了五個月後有了契機,當時導演蔡揚名新片原本只需要臨演,梁修身到了片場後卻意外有了新角色,飾演《從地獄來的女人》中的男二,「我就複製導演教我的動作和神韻,片中的西裝還是他借我的。」到了《我父我夫我子》中飾演一位正派律師,和性感女神崔苔菁談戀愛;也接演喜劇導演楊甦的《星星星》,飾演影后甄珍的男友,當時同劇還有李湘、湯蘭花,個個是大牌。梁修身的演藝之路慢慢步上了軌道。

被導演罵完全不像軍人 卻擦亮「民族英雄」招牌的轉折

梁修身被廣為討論的角色,便是《筧橋英烈傳》的「民族英雄」高志航。「大家稱我是『民族英雄』,稱讚我演的到位,誰知道我在拍片的第一天,卻被導演張曾澤說『你不像軍人』。」這一句話,深深衝擊了梁修身。

他當時惶恐「會不會被換掉」?命運卻又給了他機會。梁修身記得開拍《筧橋英烈傳》第一天是一場家庭戲,收工後導演說了重話,讓他情緒陷入低潮,回家卻接到電話:「你準備換洗衣服,明早到松山機場報到。」翌日早上和導演、製片坐上直升機,「我嚇到不敢多說一句話,也不敢問要去哪?要做什麼?」

直升機降落嘉義的水上機場,導演把梁修身交給部隊的聯隊長、換上橘色的飛行員服裝,開始為期十天和部隊弟兄共處的磨練,跟著下部隊、看他們的一舉一動,清晨 5 點半,在機場跑道前的勤務室看飛機一架一架升空,擔任保家衛國的巡航任務,又看著飛機順利返航,大家又在勤務室齊聚,那種同袍情誼,彼此間的交心,讓梁修身深受感動。

下午的運動時間,長官和士兵不分彼此一起切磋球技、訓練體能,相親相愛有如一家人,「我看在眼裡,感受於心。這十天是我最大的養成教育,把眼前所見、親身體驗的過程,作為演出的養分。」

《筧橋英烈傳》的「民族英雄」是梁修身的代表作。(圖片來源/梁修身)
《筧橋英烈傳》的「民族英雄」是梁修身的代表作。(圖片來源/梁修身)

之後,他又被帶到屏東機場,繼續接下來的拍攝進度,一場戲下來,導演誇他:「他們(指其他藝人演員)都不像軍人,只有你像軍人。」導演這句話,安頓了梁修身的心,「一開始我沒有做任何訓練就開拍,想說就是演『高志航』,我拍過這麼多戲和電影,不會有問題的,卻被導演打槍。那天給我很大的啟發,人絕對不要自信過頭,我是命好、運氣好,導演沒有換掉我,萬一我沒有第二次機會,什麼都沒有了。」

「什麼叫做高志航,什麼叫做空軍之神,就是要徹底的從基本做起,要有滿滿的準備,當機會來了,就可以完全發揮。」梁修身始終記得那次的挑戰,即便自己當了導演,他除了鼓勵年輕後輩藝人多學習,自己更是將歷年來知名大導演的作品一一看過、勤作筆記。

「分析他們的特色是什麼,我又該如何突破,呈現自己的創意和風格?」反覆咀嚼,從市場性很強的《花系列》戲劇導演,到為這塊土地人事物拍攝的人文片如《再見忠貞二村》、《別再叫我外籍新娘》、《戀戀阿里山》等劇,都是他不斷學習、充實、準備後的脫胎換骨。

從演員跨度到導演,梁修身自律演藝工作,也許他天生就該註定在演藝圈大放異彩,是天分、也是他日後覺得要為臺灣演藝圈做點事的天責。

昔日成績,梁修身當成是一種紀錄,拍戲、拍片、當導演,這些都是他喜歡的,2017 年他考上政大 EMBA,家人也考慮到他年紀已大,不想他太過疲累而把公司關掉,「是退休嗎?我覺得是退而不休,選擇做一些有趣的、公益的影片或角色,我參與的每個工作都是快樂的。『民族英雄』綁了我幾十年,我不能蒙羞,但也不想再演這樣的角色,以前沒演過的、可以有挑戰的,都會是我喜歡的嘗試。」

梁修身隨時都在學習,包括薩克斯風、素描等等(圖片來源/梁修身)
梁修身隨時都在學習,包括薩克斯風、素描等等(圖片來源/梁修身)

學習,梁修身不止歇,早期學拍戲、學演戲,後來學當導演、又上 EMBA,現在,他又鑽研不同的戲路,學習吹薩克斯風、素描,考上了街頭藝人證照,還報名一週兩次的重訓、增強肌耐力,「我隨時把自己準備好,隨時迎接不同的機會。」76 歲不老,就只是人生一晃眼的時間罷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