倪重華於 1987 年創立真言社,培育伍佰、林強、張震嶽等新生代搖滾歌手,其後擔任台灣MTV音樂頻道總經理、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,在藝術娛樂領域,擁有豐富的閱歷。

和人稱倪桑的倪重華相約這天,是個陰晴不定的標準臺北午後,潮濕、悶熱、空氣中帶著點鬱鬱的味道,教人只想盡快躲進室內,揮別令人不快的感受。

我們一行人約在台北最富代表性的餐酒館:貓下去——敦北俱樂部。在尚未營業、員工還在 briefing 準備開店之際,身在暗黃燈光的包廂裡等著倪桑前來,有種說不出的奇妙違和感。幾分鐘後,倪桑提著輕便的提袋,身穿簡約的零格紋襯衫,不疾不徐地迎面而來,與大家點頭致意。

接下來的兩三個小時,我們隨著他的思緒走訪影、歌、視領域自八O至千禧年的輝煌年代,某種程度上彷彿見證了歷史的一環;而在隱藏在倪桑黑白相參的髮絲、粗框眼鏡的背後,還有份想為文化、教育付出的熱血情懷。

骨子裡的浪漫血液 培養有意思的創造力

出生於四年級中段,正值黑白電視起步之時,倪重華從小跟著熱愛藝文活動的母親,到處看電影、觀賞平劇、話劇以及現代舞表演,無形中累積對美感與創新的思維。

倪重華和攝影師李屏賓(圖右),是中影時期學長學弟的關係,兩人有深厚的情誼。(圖片來源/倪重華)
倪重華和攝影師李屏賓(圖右),是中影時期學長學弟的關係,兩人有深厚的情誼。(圖片來源/倪重華)

「我父母算非常開明,父親在我高中時就告誡我要習得一技之長,才能在社會上混口飯吃。」在大學錄取率只有 15% 的年代,許多人高中畢業不是直接工作、就是到技職獲取工作職能。1979 年服完兵役後,倪重華先是至中影擔任攝影助理,期間參與《源》、《皇天后土》兩部大片拍攝,而後前往日本學影像,專攻 Video 學習,熟悉生態網絡,正式觸及電子影像領域。

1984 年倪重華回國,正值解嚴初期,社會風氣逐漸開放,恰逢接到以前《皇天后土》副導的引薦,認識臺灣電視圈著名的經紀兼製作人葛福鴻,參與電視節目《週末派》製作,鎖定青少年群族框架、打入青少年市場,每週內容成為當時社會熱議的娛樂性話題。

倪重華回憶,那時《週末派》節目編審孫儀常說:「別管族群受眾是誰,反正我們搞節目的,就是要『散播歡樂散播愛』!」當時,這番話在年輕的倪重華眾人耳中,只是句無聊的笑話,殊不知隨著年紀增長和所涉略的歷練累積,竟也是創造他充實職涯的開端。

「初次見到伍佰,就感覺他是擁有強烈舞台魅力的人。」倪重華回憶道。(圖片來源/倪重華)
「初次見到伍佰,就感覺他是擁有強烈舞台魅力的人。」倪重華回憶道。(圖片來源/倪重華)

1987 年,倪重華遇到了人生另一個貴人:滾石唱片共同創辦人段鍾潭(三毛)。當時正值「音樂影像化」、MV 剛起步的時候,對方看準他在影視圈的經歷,以及娛樂觀察的洞悉力,力邀共創「真言社」,專門安排西方歌手來臺舉辦演唱會等事宜,更積極挖掘、培養臺灣在地具備舞台表演能力的歌手,像伍佰、林強、Baboo 等耳熟能詳的本土搖滾歌手,也製作第一張華語嘻哈La Boy、The Party、羅百吉,都是出自倪重華的慧眼。

而後,倪重華擔任 MTV 音樂頻道總經理,曾推出極度爭議性的「MTV 好屌」廣告,扭轉大眾對 MTV 為不良場所的既定印象;2014 年走入臺北市政府接任文化局長、2016 創立 MTI 音樂科技學院基金會,為音樂產業開展培育世代的新格局......講到這裡,他不由自主地說:「哎呀!這些都是過去的事了,我們來談點新的吧!」

甩開過往框架 試圖創造臺灣流行音樂的多種可能

倪重華認為,做音樂很簡單,並非只能受限於自己的喜好或出身,而是因地制宜地將當代、當下的「個性」展現出來。(攝影/涂豫新)
倪重華認為,做音樂很簡單,並非只能受限於自己的喜好或出身,而是因地制宜地將當代、當下的「個性」展現出來。(攝影/涂豫新)

要說倪重華最廣為人知的稱號,大概就是「台灣搖滾教父」。「不過老實講,我一直沒有這麼認為,畢竟臺灣早在五O年代,經美軍顧問團傳頌,就已經有搖滾雛形了,我只是剛好在對的年代,恰巧做到對的事。」他謙虛地說。

2016 年決定卸下臺北市文化局局長職位,倪重華內心仍有股衝勁,渴望為臺灣流行音樂盡一份心力,便創立「MTI 音樂科技學院基金會」,試圖打造完善的數位音樂教學系統,號召新時代年輕創意工作者加入團隊,推動流行音樂技術教育的基礎建置。

創立 MTI 音樂科技基金會,倪重華希望對流行音樂有興趣的任何人,都能擁有良好的學習媒介。(圖片來源/倪重華)
創立 MTI 音樂科技基金會,倪重華希望對流行音樂有興趣的任何人,都能擁有良好的學習媒介。(圖片來源/倪重華)

幾年下來,順應音樂市場局勢,幫助許多熱愛音樂的年輕人找到方向和切入點,成就他們對於流行音樂的憧憬。而提到整個局勢,倪重華更像是個「見證人」,從提拔臺語搖滾歌手、挖掘其舞台魅力,將本土臺客文化推到高點,到如今音樂發展多元、本土意識逐漸薄弱,使他深感「時代在變,人也要變」的道理。

「以前的本土就是臺語,現在不是。我們的社會已經有泰緬印越陸所謂的新住民,現在的本土是『國際』,這是一個新的面貌,想創造新的本土音樂,應該把這些元素放進來,這會帶來很多刺激!」倪重華強調臺灣音樂發展的可能性,如同他從不拘泥於「搖滾教父」之名一樣,從不會將自己綁在既定的定位。

活在當下 不折不扣的「機會主義者」

透過足球,建立孩子的團體關係,對倪重華來說也是開啟更深層的人生體悟。(圖片來源/倪重華)
透過足球,建立孩子的團體關係,對倪重華來說也是開啟更深層的人生體悟。(圖片來源/倪重華)

自中影踏入職場,之後做電視、音樂、文創、教育,在不同了領域輾轉、穿梭,好像一直都不屬於哪個特定的圈子。「我一直覺得,我就是個機會主義者!」倪重華笑說,反正這裡做不下去,再找找其他出路就是了,人生總有許多預料不到的機會,「跨界」對他來說,確實並不算件麻煩事。

至於,如何在每個圈子中如魚得水,倪重華認為最重要的核心還是「人」,「無論在哪個領域,勢必都有自己的文化和語言,不要排斥和任何人交集,保持對『人』的興趣,才有機會打入自己不熟悉的世界!」對關係建立的重視,也和他一直看重「團體」、「群體」有關,畢竟夢想是眾人創造的,如果少了合作,那一切就有可能無法實踐。

認真看待每個機會的倪重華,同樣也將這般態度教育給孩子,並在「踢足球」上發現許多可以體現的目標,經過幾年的觀察與研究後,這一次,他決定再抓住人生的另一個機會。

足球促發的理想 創立實驗學校實踐教育

回想起從前陪伴孩子踢足球時,將其作為輔助教育,並非是以培養選手的角度出發,而是從中學習團體合作的重要,學著去容忍與自己不同的人、看到別人的優點,每個人再把這些優點放大至 80% 以上,就能看見強大的團體效益。

「這一生,許多有趣的活我都做過了!」身為機會主義者,倪重華從不受限自我,而是大方迎接每個機會。(攝影/涂豫新)
「這一生,許多有趣的活我都做過了!」身為機會主義者,倪重華從不受限自我,而是大方迎接每個機會。(攝影/涂豫新)

如今,68 歲的倪重華,正努力實踐理想、聚集人才,現階段在和日本一所專門學校談合作,預計於 2025 年年底,在臺北創立一所以「音樂影像」為方針的實驗高中,幫助對音樂、影像有熱情的學生,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立足點,且跳脫正規教育朝九晚五的課綱形式,透過啟發性教育,讓學習者摸索、探討自我的可能性。

「我們不會去定義任何人,每個人的狀況不同、啟蒙的時間情況不同,興趣也可能會改變,所以要多方給予嘗試,就和足球的道理一樣。」倪重華說,實驗學校不以升學為唯一目標,學校也致力於幫助學生找到未來的就業方向,並透過多元學習創造一個完美的人生藍圖。

30 幾年的光陰,倪重華把所有好玩的事都嘗試了一遍!有趣的是,他拍電影、當電視製作人卻不演戲,他提拔歌手、辦演唱會卻不唱歌,他開立基金會、學會卻不教書,自始自終都以「幕後人」自居,卻也同樣走出精彩的人生。

「榮格心理學曾說過,男人過了 50 歲之後,做完英雄夢,就會開始想要分享,我現在正是處於這個狀態。」抓住每個機會、在當下做想做的事情、持續實踐想像和理想,相信這份熱情和精神,會在倪重華心裡持續蔓延與燃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