車輛拐進狹長的鄉間小路,田間的綠葉被新竹的強風吹得折下身子,習以為常的新竹人,自然是放任瀏海隨風飄逸。
莊大毅與太太洪姊前來,敦厚和藹的笑容使人心頭一暖,不禁想起自身過往。孩提時期,新竹科學園區才剛興起,全台平均所得最高的科技新貴住宅區「關新里」還只是一片農地,那時的厝邊鄰居,三不五時就坐在公園長椅上聊聊天……
仍在那竹科尚未興建的戒嚴時期,出生於新竹的莊大毅,高中開始就自力更生,每天清晨3點30分起床送完報紙,就到學校開啟一天的學習,假日更馬不停蹄地到青草湖當拉船工。勤奮、從不懈怠的個性化為基因,驅動起往後數十年的百工人生。
高職機工科畢業後,從事了兩年的黑手,還遇見一位跟他一樣永遠在打拚、不知休息為何物的洪姊,兩人結為連理。為了養家,夫妻倆做過鑰匙行、賣檳榔、南北貨、衣服店、旅遊業,甚至從業地政士(當時土地代書不用考試)。家中大女兒莊惟喬一旁補充:「小時候家裡的扛棒(招牌)一直換,門口越貼越多東西。」
莊家的門口像是一本剪貼簿,拼拼湊湊的各行各業,都是家人一路苦過來的點點滴滴。
怎麼有辦法什麼都做?
「為了養莊詠鈞(大兒子)啊!」洪姊爽朗地說到。為了養育子女,兩人哪裡有工作哪裡去,也不管有沒有興趣或專業,說到底就是為了「養家」。當時的他們,甚至一天工作近 18 小時,每個月只放初三、十七兩天,就這樣做了七年。
說來也多少感到愧疚,兩人憶起當年做南北貨時,起初總是入不敷出,只能帶著大兒子過上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。「莊詠鈞當時養得很瘦很小啊,加護病房來回住了四個月。」洪姊說著,眼尾帶著幾分無奈與哀愁。
百工人生的跌宕在莊大毅33歲那年漸入佳境,夫妻兩人開始做家庭式食材工廠,從製作豬皮起家,後來莊大毅自己到台中學做麵線、珍珠、冬瓜茶、糯米粉,增開生產品項。
慢慢地客源穩定,也開始從事產品經銷,夫妻兩人各自開著小型廂型車,一個北上跑至宜蘭、一個南下到台中,不辭辛勞地踩過大街小巷,用自己的足跡當作最佳的宣傳,事業也跟著水漲船高。
工廠越做越大,像當初的南北貨一般,包山包海,從當年最紅的飲料店「港式撈爽」的物料商,賣豐年果糖、粉條、煉乳、燒仙草,到冰品配料、果醬等上百種原料,通通賣,通通不奇怪。
「當時台中以北最大的豬皮跟麵線供應,都是我們家的。」女兒莊惟喬幫一向謙虛的父母說到,當年甚至規模大到若同業想喊漲價都得先跟莊家報備。
夫妻兩人事業有成後,也不忘回饋鄉里,2005年適逢政府加入WTO後開放民間設廠生產酒品,便在洪姊的老家,以「百果鎮」聞名的彰化二林開設酒廠,一方面是為了回家照顧年邁的父親,另方面也是提供家中兄弟、鄰里好友一個工作機會。
辛苦耕耘數十年,夫妻倆的百工歷險記總算畫下句點。但他們總歸是不甘平凡、不肯休息的兩個人。
人生下半場之「真的不想擺爛耶!」
莊大毅退居幕後,連任兩屆「台灣省酒類商業公會」理事長,也是應屆「新竹市工業會」理事長。甫上任便將過往的營運模式大幅調整,確立公司制度,要求大家上下班打卡、積極爭取政府補助、並安排符合產業趨勢的培訓課程,如碳排放、AI 應用等,期待讓會員能與時俱進,站上產業浪頭。
說到公會,勾起了當初做食品業的艱辛回憶。當年還不懂怎麼做食品,不僅產品常常被衛生局罰錢,還曾被顧客丟東西罵「做得很爛」,當時就希望能有公會能夠尋求協助。而現在有一定能力後,莊大毅義不容辭跳出來幫忙,透過系統性的組織動員,讓遇到困難的同業能即時得到協助,填補自己心目中那理想公會的缺口。
4、50年來胼手胝足,一路扶持走過艱辛的夫妻倆,如一輛未曾止息的農耕機,在蠻荒中犁出一畝畝沃土,播種、施肥、收割,再播種。
子女們也總歸是長大成人,長出自己的意志,飄散各處,開始了自己的拓荒。大兒子莊詠鈞在2013年成立「偉喬生醫」,致力於抗體、蛋白、檢測試劑及抗體藥物前期開發,在疫情期間更是因其技術而一戰成名;大女兒莊惟喬也於2020年協助「良雅色生技股份有限公司」,深耕於保養化妝品領域,更以其生技專業技術在代工及自有品牌開花結果。
孩子們走出了自己的路,夫妻倆不再過度干涉、放下「經驗談」的規訓,讓子女們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。字典中沒有「休息」一詞的兩人也漸漸放下包袱,將重心放回自己身上,好好享受自由自在的人生下半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