廚藝老師李璐的廚藝起於她十歲,當時,她聽著眼盲的父親口述,一杓一杓的柴米油鹽,懵懵懂懂中煮好了家常菜。
她說廚藝的精進和多元化,得感謝她的一對雙胞胎女兒,「女兒身弱,得好好照顧餐飲,每天都要變化菜色,得多樣嘗試,就這樣學了很多道菜色。」
她的餐飲技巧基本上無師自通,為了學會清燉牛肉麵,她問過很多家牛肉麵攤,「老闆,請問清燉牛肉怎麼煮?」所獲得的答案幾乎千篇一律:「清燉就清燉,沒放什麼東西或佐料!」靠著不斷的吃、請教,抓到自己要的味道。她報名台北牛肉麵節的個人組,第一次就獲得第四名,笑說:「看多、吃多,自然就有了一個答案!」
「我從十歲開始煮飯,這基本上是先前養成教育,直到47歲在台北牛肉麵節獲得名次,算是入行吧,之後開了店、開廚藝班,把我會的家常菜、眷村菜、牛肉麵傳承下去。」李璐說著自己的餐飲簡歷,「我沒有赫赫有名的餐飲學歷,沒有跟在名廚旁學習,沒有太過艱深的餐飲學術,就是把我的經驗,煮出多數人可以接受的餐食,看著吃我煮的東西的人開心表情,就很欣慰滿足了。」
平凡的家庭主婦 有著不凡的家常手藝
她說自己就是最平凡的家庭主婦,做著家常菜,「或許老天要我走這行,從小給我歷練,在待過其他職場後,再度回到餐飲。」李璐十歲那年父親因故失明,媽媽在外工作養家,哥哥讀國中,她只好擔起料理三餐的重責大任。「爸爸一個口令、我一個動作,那時候從小學回家路上,還要撿拾相思樹枝回家當柴火。那時候不覺得苦,感覺好像輪到我了,也就做了。」
從國小一路到高職,煮飯是李璐的日常重心,即便當時她中打底子好、老師想重點栽培她,她也回絕,「我每天3點50分下課,必須趕4點10分的公車趕回家煮飯;如果再留下來學中打,家裡沒有人可以煮飯。」
李璐很認份的認為這已是生活的一部分,然而,她也從廚藝不錯的父親口述、教導中,累積了一些家常口味的精隨和烹飪技巧,這些過程是她的底,也是她日後展現廚藝的養分。
婚前一直住在關渡的自強新村的李璐,浸淫在典型的眷村文化中,讓愛吃的她在來自不同省份的鄰居家中走動,吃到了一些以前沒有嘗過的食物和味道,「看到別人家餐桌上有什麼,就會順手抓來吃,我知道誰家的東西很好吃、也知道誰家的東西很辛辣,我可以很自豪的說小時候吃過全眷村的每個家常菜。」就這樣,李璐記住了味道、小小記憶中有了日後重溫味道的底。
家常菜、眷村菜,是李璐從小接觸的餐食,類型多半終年如一日,直到她婚後生了雙胞胎,因兒女一句:「媽媽,我吃膩了!」只得想辦法求變化,即便最簡單的蛋炒飯,也要變化點花樣,讓小朋友有想吃的動力,「我的廚藝會大幅增長,得感謝我的雙胞胎。」也因為每天得想花色,練就她日後當保母時,展現拿手的「Baby Food」深獲好評。
一個沒有經過正規訓練、卻能獲獎無數,天分應是佔了大半。李璐說,為了考上餐飲證照,每天苦學,雖然目前有兩張丙照、一張乙照,但怎麼也都沒報名台北牛肉麵節獲獎來得輕鬆。
李璐記得台北牛肉麵節舉辦的第二年,她報名傳統組的清燉項目,初試啼聲竟然獲得第四名,後來又陸續和女兒聯手,也當人助手,皆獲得獎項,「清燉、紅燒、創意,三大獎項我都拿過名次,也算圓了個人在牛肉麵評比上的大滿貫,這大概我做菜超過40年最醒目的成績。」
堅持好原料 私廚料理推廣牛肉麵
牛肉麵是李璐的拿手絕活菜,她想說可以開個店讓更多人吃到,也或許有了牛肉麵節獲獎的肯定可以拉抬生意,誰知道天不從人願,「我一直堅持不用不好的材料和設備,把自己在家吃的要求帶到店內,誰知道成本過高,撐不下去,九個月賠了60萬,黯然收場。」即使如此,牛肉麵店收了,不改她對牛肉的情有獨鍾,「那是來自父母的恩典!」日後用私廚方式,繼續傳承、發揚牛肉麵。
李璐回憶:「我媽的廚藝很差,只有炒牛肉不會有雷,好吃與否是一回事,至少不會有不好聞的味道。我爸雖然失明,但他廚藝好,小時候他會丟各種香料給我品嘗,我含過八角、肉桂皮這些香料最原始的味道,知道食材的原味後,當我在使用這些香料入味時,更有感覺。嚴格說來,我爸是我廚藝的啟蒙老師。」
現在,李璐繼續走廚藝之路,作私廚、開廚藝教室,「教學,真的最不費神,從小時候吃到大的家常菜、眷村菜到評比過關獲得名次的牛肉麵,我都很喜歡也都願意分享,那是有故事的菜,而且溫暖且雋永。我就是愛吃,就是想吃那一口。」
今昔對比,她覺得年紀和經歷帶給她更多的快樂,「說真的,小時候煮菜雖然認份,但有時候會覺得很累很苦,因為只能關在小小的廚房內,現在,廚房是我的新天地,我覺得每一道菜都是一個藝術品的展現,我可以自在的揮灑我想要的口味和料理內容,曾經一待12小時沒踏出廚房」。
「我在廚房內玩廚藝,有對廚藝的一份延續的熱忱,也有對小時後煮菜的回憶,我當廚藝老師只有十多年,然而十歲開始和鍋碗瓢盆接觸,這工作我做了大半輩子。從以前的餬口而為,到今日放手而做,我想,李璐的老派餐桌,是口味、是餐食,還有懷念與懷舊兼融的氣息,那也就是『我要的味道』!」李璐啜一口牛肉湯,如是而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