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冒昧問一下,你幾年次?」「你今年幾歲?」每次遇到新進的年輕同事,或是第一次閒談的直播主,都會忍不住想知道現在出社會的年輕人是幾年次。漸漸地,我與他們的年齡差距越來越多,從5歲、10歲、20歲…有時候我的年紀甚至比對方父母還大!
滾動的職涯,隨著年輕人陸續加入職場,我發現不僅思考邏輯和工作態度大不同,也因為年齡差距大,溝通常常發生落差。我常聽到一些同事抱怨,「現在年輕人很沒責任感耶!約好的面試放我鴿子。」、「交辦的事情沒有完成,準時下班的態度對嗎?」這些我都經歷、調適過。
歷經帶領團隊和年輕產業後,很多人問我怎麼游刃有餘地跟年輕人打交道?其實,面對數位原生世代的年輕人是有訣竅的。今天就跟各位分享,怎麼丟掉執我,敲開與年輕人的溝通渠道。
敲開溝通渠道準則1
別倚老賣老
自己就曾經歷過,請年輕同事檢查錯字,結果半小時後,他說「找不到」;甚至有後輩直接提到:「姐,你怎麼會這麼多成語。」數位原生世代吸收訊息迅速,習慣一目三行,不免寫錯字、用錯成語,有時未必是刻意,可以留給彼此一點時間適應。
首先簡單介紹數位原生世代,是1990年到200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。他們是幸福的一代,同時也是被數位綁架的世代。數位科技是他們的日常,社群媒體和虛擬世界的價值觀,深深地影響他們。
職場上可能會因年齡差距,造成溝通不良。(圖片來源:freepik)
我們習以為常的工作模式,跟他們真的很不同,有些時候甚至會感受到嚴重代溝。但當你理解數位原生世代的前提和背景,就能盡量避免成為那個愛說教,愛倚老賣老的前輩。用專業令人折服,都遠遠比說教來得好用百倍。
敲開溝通渠道準則2
劃分公私領域
「我可以加你的IG嗎?」、「方便知道你的臉書帳號嗎?」這樣的開場白,不一定能成功跟年輕人拉近距離。當你開口的當下,他們心裏的反感已經開始發酵,沒有拉近距離反倒造成反效果。
不要說年輕人,就連家裡的大小孩也一樣,他們習慣在社群上分享生活點滴和想法,並保有自己的隱私。原生世代的年輕人傾向劃分公與私領域,因此想要拉近距離,保持彼此私領域的神祕感,絕對是必要的。
敲開溝通渠道準則3
尋找共同語言
前幾天公司尾牙,有位同事突然跳起簡單的國標恰恰舞,另一位同事特別後製配樂「繁華的夜都市,燈光閃閃爍…」,熟悉的愛情恰恰,搭配逗趣的舞蹈,充滿喜感。但是你知道為何是這樣的組合嗎?這就是年輕世代間最紅火的抖音。
尋找共同語言,能增進情誼,進而熟絡。(圖片來源:侯沛吟提供)
想跟年輕人打交道,就要尋找彼此的共同語言。我們追的劇和偶像,跟Z世代年輕人截然不同。可以多了解他們喜歡的音樂、聊的話題、最近追的劇、或是最夯的聚餐景點,比如公司聚餐就可以跟他們請益,透過日常話題增加參與感。一旦找到共同語言,想聊不起來都難。
敲開溝通渠道準則4
丟掉執我 才有我們
「這個項目今天可以完成嗎?」「我再一個小時就下班了,明早處理喔!」面對主管的詢問,語氣是告知,理所當然沒有任何其他畏縮,因為他們下班就真的下班了。
「現在年輕人的責任感,都到哪去了?」有些人會有這樣的疑惑,這是因為我們都還在用自己的經驗值,與過去習慣的模式,來框架他們的行為。因此我建議丟下執我,不要用我們的思考邏輯,去框架對方的行為模式。試著換位思考,因為唯有理解他們,並丟掉執我後,才會有「我們」。
年輕人們並非玻璃心,也並非受挫力差,而是教育養成和環境不同,造就了現在的他們。只要願意去理解,善意就會獲得回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