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雪,是知名的台灣女同志作家,她寫小說創造無中生有的世界,著有多本代表性作品,也寫散文記敘生活與自我,分享自己與伴侶愛的日常,近期更即將推出名為《陳雪的戀愛必修課》的線上課程,教人如何走過愛的荒蕪,從不會愛人到長出與人相愛的力量。

回首過去的戀愛觀,陳雪不諱言自己 20、30 多歲時總愛的幼稚,因為在原生家庭中並未獲得充足的愛,而慣性將這份空缺轉嫁到情人身上,渴望被愛、害怕孤獨又伴隨著強烈自卑感與不安全感......。

我和一般純粹只能喜歡女生的人是不一樣的

陳雪在與人交往時,從來不會在意年紀、性別,對她來說一個人的本質與個性比較重要。
陳雪在與人交往時,從來不會在意年紀、性別,對她來說一個人的本質與個性比較重要。

在最新散文作品《少女的祈禱》中,陳雪以第一人稱視角寫下自己的童年遭遇。在十歲那年,父母與朋友投資失利,家裡破產倒債,母親一聲不響地離家到外地工作,父親則早晚忙於市場與夜市擺攤賺錢,擔任長姊的她在瞬間被迫長成了大人,肩負照顧弟妹的責任。

「原生家庭帶給我一種不安全感,所以會特別渴望尋找。可是當時又不知道安全感到底是什麼?」小時候的境遇讓長大後的陳雪一直在親密關係中處於矛盾狀態,老是期待生活會像是少女漫畫情節般,有個人出現然後拯救自己,可事實是:當自己都釐不清想要的是什麼時,又怎麼能寄望他人浪漫的救贖呢?

再加上雖然陳雪在高中時就曾感知到自己對女生的獨特好感,但她的性傾向和多數人不同,不是非黑即白。交過女朋友也和男生戀愛過的她,每一段感情就好像「鐘擺式」的擺盪,一陣子和女生在一起,分開後又嘗試與男生交往。「我花了很長的時間,在自我療癒與尋找愛人的道理」,後來才發現原來和性傾向無關,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,應該先思考自己適合和需要怎麼樣的關係。〈延伸閱讀:【Be Yourself】邁入第 20 屆!專訪臺灣同志遊行發言人:同婚專法通過後,我們為什麼還需要同志遊行?〉

小時候的沒自信,使得陳雪總期望透過在愛情裡去證明自己是有魅力的、是值得被愛的。
小時候的沒自信,使得陳雪總期望透過在愛情裡去證明自己是有魅力的、是值得被愛的。

於是在 32-33 歲那年,陳雪停止不間斷地戀愛,她隻身一人在台北買了間小套房,決心向自己宣示:再也不要每談一次戀愛就從一個家搬到另一個家,一失戀就像什麼都沒有似地一個人無根飄蕩。「我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,誰都不能把我趕走!」陳雪在心中想道。

我不要再試了,我要在一段關係安定下來

一直到遇見早餐人(陳雪現在的太太,以下簡稱阿早)之前,陳雪都以為自己會孤老一輩子,也會死守著那間小套房,不管再怎麼戀愛,也不要搬去與對方同住。但阿早給了她另一個對生活的想像,「我不知道為什麼就非常想跟她住在一起。」「是因為她會煮菜嗎?」陳雪自問自答。

陳雪笑說自己與阿早的生活習慣很不同,阿早在意家的整潔與條理,她則是不擅家事的工作狂。
陳雪笑說自己與阿早的生活習慣很不同,阿早在意家的整潔與條理,她則是不擅家事的工作狂。

陳雪分享和阿早在一起時,會有一種「生活」的感覺出現,兩個人能一起買菜做飯、洗衣掃地、散步聊天,而不像自己一個人時僅維持著「基本生活」而已。儘管在同住的這段期間,雙方也曾因為生活習慣不同而有諸多摩擦,甚至一度又搬回各自的小套房,可是想要共同生活的想法卻未曾消失。

在第一次同居失敗後的一年半後,兩人再度同住生活,結了婚、養了貓,至今長達 11 年,過去的那個小套房也早已賣掉不在。於現在的陳雪而言,那個小套房曾是她長達十多年的避風堡壘,但如今不僅形式上不存在了,心理面也不再需要了,因為她和阿早已經有了自己的家了。

和阿早生活,讓陳雪在平淡卻幸福中的日常體悟:原來自己也是有能力和別人生活在一起。
和阿早生活,讓陳雪在平淡卻幸福中的日常體悟:原來自己也是有能力和別人生活在一起。

「家」一直是陳雪心渴望擁有的東西,她透露高中時的自己就會去看精美的預售屋,也曾試圖說服父親買下來不要再租房子卻未果。一如她在《少女的祈禱》書中提到的,因為從小跟著父母四處做生意,後來又以店為家,那些曾經名為家的地方,卻鮮少帶給她安穩和該有的溫度。是與阿早成家後,兩人對坐在餐桌前一起話家常用餐時,才獲得一直想要的平凡幸福。

小說可以構造得很完美,但這是我的真實人生

和阿早共同組成一個家,是陳雪走過無盡絕望的禮物,既讓她有了屬於自己的家,也跟對方的家人出櫃,擁有另一個疼愛她的婆家,同時修補了和原生家庭的關係。

年過五十的陳雪,這次決定寫下《少女的祈禱》並非要控訴些什麼或是想要與年邁的父母對質,而是有感於生命不斷前進,過去的記憶逐漸風化。當慢慢與當年的自己和解後再回看這些經歷,即使仍感到有些曲折,也不可否認當中還是有一些很喜歡、很珍惜的時刻想要把它紀錄下來。而透過書寫梳理,好像也能更溫柔地看待自己的過往。〈延伸閱讀:【Be Yourself】我們不一樣,都一樣!專訪首位跨性別閣員唐鳳:「我不認為自己不一樣,而是不認為一定要怎樣。」〉

陳雪形容,《少女的祈禱》一書就像是她的追憶似水年華,不是控訴而是寫出當時的祈願。
陳雪形容,《少女的祈禱》一書就像是她的追憶似水年華,不是控訴而是寫出當時的祈願。

當被問到會不會擔心被他人指指點點是家醜外揚呢?陳雪堅定地答:「我一直覺得我 25 歲以前的人生已經過得很苦了,我不想再透過任何東西來捆綁自己。我常覺得說出來是一種釋放。這些過去只是比較傷痛、比較複雜、比較難以言喻,並不是恥辱。包含我的性傾向,都是一部分的自己。我們都有很多不同面向,如果連你都不接受自己,別人也會很難理解你。」

如果我不告訴別人我是誰,要怎麼能讓別人喜歡真正的我呢?

陳雪形容很多人之所以會排斥同志,其實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同志,可是經由對話溝通後,讓對方發現同志和一般人沒有什麼不同時,就會很容易被接受。她笑說,同志也會吵架也要煮飯啊,畢竟愛的本質是相通的,大家都一樣是由人組成的,會相愛也會經歷相同的困難,最終都是想要擁有親密關係、希望有一個自己的家。

台灣同婚專法通過後,陳雪分享:「現在我可以很容易跟別人說我結婚了,是跟女人結婚。」
台灣同婚專法通過後,陳雪分享:「現在我可以很容易跟別人說我結婚了,是跟女人結婚。」

陳雪也想以過來人的身份建議還未公開出櫃的同志朋友,一定要試著找到可以傾訴的朋友表明真實的模樣,這麼做不是為了要將性傾向昭告天下,而是尋求支援與資源,讓自己有個可以依靠的對象,而不至於感到那麼孤獨、恐慌,總是一個人無依無靠。〈延伸閱讀:【Be Yourself】邊緣群體躍上國際,台灣「變裝國王」丹丹:性少數族群要認同自我價值、成為自己〉

「年輕時是最容易絕望的,因為生命很短,看不見未來。」無論是透過社群貼文分享,還是寫書、錄製線上課程,陳雪都希望藉由自身的經歷,勉勵那些和她有著相似、不同遭遇的人們,期盼大家可以因著她的分享而願意懷抱著活下去的希望,等待時機、等待長大、等待心中祈禱實現的那天來到。

主圖及圖片來源:陳雪、圓神出版

copyright by share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