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時候原生家庭的環境,多少會影響日後的工作志向選擇,那或許是耳濡目染下的一種無形助力。對來自九州福岡的料理長飛松裕之來說,成長過程的所見、所聽,讓他在小學時就已經立下志願,當同儕寫著不同職業別的「我的志願」時,他卻已種下了「我要當廚師」的心願種子。

「會進入餐飲,應該是受到小時候幫奶奶、媽媽做午餐影響吧!」緣起兒時記憶,飛松裕之說那時候跟在奶奶、媽媽旁邊,看著她們料理餐食,自己也跟著幫忙備料、或是替餐點搭配漬物;加上自家庭院種了一些蔬菜,讓飛松裕之對各種蔬果都不陌生,「我想,這些經驗大概就算是我接觸餐飲的開始!」跟著長輩在廚房忙進忙出,小時候的飛松裕之不覺得苦悶,反而高興,從中得到成就感。

年紀漸長後,有天他看到電視中帶著白色高帽子的外籍主廚,那一畫面讓飛松裕之更加確定自己的志向,「看到主廚造型覺得非常帥氣,想要日後成為這樣的人。」在同學們都還抱著童心、玩心之時,他已定下未來想走的路。

從小就清楚知道 我要當廚師!

在他高一那年,他毅然決然的告訴老師:「我以後想當廚師。」態度十分明確堅定,可在升學班就讀的他說出這句話,只換得老師的怒意,即便如此,依然未曾改變他的志向。

高中畢業後他沒選擇升學之路,隻身前往大阪就讀料理學院,研習餐飲相關學術,為日後的廚師之路鋪路,「在那段時間,所有的日式、中餐、西式料理、甜點、甚至營養學,我都要全部學習,全方位了解各種餐飲的淵源和料理手法。」這些必備的基礎養成,讓飛松裕之學得技術,也考上了調理證照。

進入法式餐飲 為了一解心中謎團

學成後他返回老家福岡,從一家法式料理展開他的廚藝生涯,為什麼選擇法餐,在於「解惑」。

飛松裕之解釋:「像是日本料理、中餐或是義大利菜,普及率較高,對於法餐,始終有個『謎團』,讓人想一探究竟,『這裡面是什麼東西?』」

踏入法餐界雖是想一探究竟,但初入行時的雜物工作量之於飛松裕之,則是一場艱苦的歷練,「從廚務助理做起,每天就是洗菜、洗東西、洗地板之類的,這些最基層的工作,一天長達18小時的工作量,工時長、又是粗活,對身心來說都是極大的負荷。」

即便如此,為了夢想成真,飛松裕之只能咬牙,慢慢的從基層做起,努力爬升成為小組長、再到部門領班,用時間換取每一個環節的工作經歷,終於在他31歲那年成為主廚。

飛松裕之嚴謹要求餐食的各項細節。(圖片來源/ÉCRU)
飛松裕之嚴謹要求餐食的各項細節。(圖片來源/ÉCRU)

「從我19歲上料理學院到成為主廚,整整12年、這12年真的很辛苦,所有的歷練、學習、進修,都只為了想當主廚而準備。」飛松裕之用12年準備成為主廚的前置作業,讓辛苦有了代價,回首過往的苦,都在大展前途的期待中消化,也成了他從日本來台發展的契機。

台灣?去未知的環境 享受新挑戰

有天,他從前輩口中被詢問:「要不要到台灣發展?」台灣?飛松裕之從沒來過的地方,也幾乎沒有太多的概念,「那是一個未知的環境,也是新的挑戰」,他內心雖有心動,只是礙於諸多的因素考量,他在第一時間內拒絕了邀約。

「我不太會說中文和英文,我沒有自信能不能勝任。」願望和現實取其重,他選擇留在日本。因為他的才情受到重用,前輩也多次力邀,飛松裕之開始有了鬆動,不再抱有堅持留在日本的念頭,幾經考量後終於首肯,「我到台灣就是工作,台灣我不了解,那就先認識餐廳吧!」

飛松裕之學的是正規法餐,不是日本常見的「日法融合」餐系,來到台灣的老字號法餐「巴黎廳」,他用他的方式來了解台灣口味,感受台灣人喜歡的味道和濃厚口感,「我去夜市、餐廳看台灣人愛吃什麼菜色,從這些生活化的口感,知道原來台灣人喜歡這樣的味道。」

飛松裕之和團隊一起打造頂級法式料理餐廳。(圖片來源/ÉCRU)
飛松裕之和團隊一起打造頂級法式料理餐廳。(圖片來源/ÉCRU)

從味道去認識台日差異,就拿味噌湯為例,飛松裕之提到:「日本的味噌湯是暖胃的湯品,溫度不會太高,台灣版的很燙,很難在第一時間入口,而且台灣味噌湯湯底料多、味道也偏甜,這都是很明顯的差異。」

從陌生到成為第二故鄉 用自己的風格贏得掌聲

飛松裕之來台擔任主廚,除了要帶人,也要會帶心,晚上下了班後和工作人員到對街的便利商店買啤酒,彼此一起喝酒聊天、培養感情,也從對話中知道更多台灣的風情,讓他從生活細節去捕捉味道,他深信這些都是讓他的廚藝在保有法餐精神中、也有了更貼近台灣味道的養分。

因此就算他在離開巴黎廳後回了日本,不到四個月又再度來台,並一手打造了法餐名店「ÉCRU」,只因,他認定了台灣是他的第二故鄉。

九州真鯛是飛松裕之的拿手招牌菜。(圖片來源/ÉCRU)
九州真鯛是飛松裕之的拿手招牌菜。(圖片來源/ÉCRU)

「到目前為止,我的料理人生幾乎都在日本,雖然去了法國,但時間沒有在台北久,以前受雇於大餐廳,現在負責新餐廳,台灣雖然有很多地方還沒去過,但我已把這裡當成我的另一個故鄉。」於是,他的餐有了台灣與日本的綜合體,就像是「九州真鯛」這道菜,是他引以為傲的「定番」。

九州鯛顧名思義,來自他的家鄉日本,九州鯛高貴、有祝賀、慶賀的喜氣感;飛松裕之用菇類高湯加入盤中,使用的是法餐靈魂之一的澄清高湯手法,貼近九州人愛吃「茶泡飯」、台灣人愛喝湯的飲食習性,於是這道集結法國、日本、台灣的飲食習慣綜合版料理,在推出後深得好評。

他在餐廳經營運籌帷幄,半年多來,用自己的堅持走著,不諱言自己「不是走在主流位置上」,需要更多時間讓客人知其然、更知其所以然。

「讓客人可以體驗法餐料理的味覺饗宴,以及日本人選擇食材和烹調的手法,兩者互相搭配組合。」這樣的特殊性,也是ÉCRU的特色之一。

飛松裕之所主理的ÉCRU,場域從零開始的設計、發想、每季更換一次的菜色,到上桌後的餐食體驗,就是要達到「唯美」境界。

餐廳裝潢低調高雅,讓用餐體驗更舒適。(圖片來源/ÉCRU)
餐廳裝潢低調高雅,讓用餐體驗更舒適。(圖片來源/ÉCRU)

如同「九州真鯛」上桌時,那一壺澄清高湯以漂亮的弧線倒入盤中,其潤澤、高雅的成色讓人驚艷,「不讓花俏的手法掩蓋過餐點,但用一點點吸睛的手法讓饕客眼睛為之一亮,重點還是忠實於餐食,享受用餐時間。」融合了日本的職人精神、法餐的輕鬆寫意,飛松裕之法式餐廳精神,在台灣體現開來。